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2021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開展了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評選。經有關單位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環節,聊城市魚山梵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被認定入選為“100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2022年1月2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為基地授牌。
基地的成立,將有效保護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推動創新性發展,服務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東阿力量。
提到聊城市魚山梵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讓我們想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釋永悟法師,現任聊城市佛協副會長、東阿縣佛教協會會長、山東魚山梵唄寺住持,聊城市魚山梵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山東省佛協常務理事、山東省民族宗教研究會理事。
永悟法師,2002年由中國佛教協會的推薦,來到山東省東阿縣梵唄寺擔任恢復工作,先后被省佛教協會,市、縣民族宗教事務局評為優秀教職人員,編輯出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魚山梵唄論文集》《魚山梵唄聲明集》《中國梵唄傳承法要》傳承教程等著作,整理修復宋、元朝古籍善本《魚山聲明集》。撰寫《禪拳道》《音聲佛事話梵唄》《傳承梵唄內涵,保護佛教遺產》《梵唄與成佛之道》《魚山梵唄與佛教中國化的傳承發展》《以魚山梵唄淺談儒學在佛教中國化進程中的影響》等研究論文30余篇。
永悟法師潛心專研傳承保護魚山梵唄,勇于探索創新,近期接受了中國新聞社“東西問”記者的專訪,以《為什么“阿(。⿵浲印钡街袊统闪恕埃èィ⿵浲臃稹?》一文,向國際介紹了魚山梵唄遺產,生動闡釋了佛教在傳入中土之后經歷的變化,發現山東東阿(e)阿韻是聲韻學的開端。不少專家認為:即高雅又接地氣,即學理化又通俗曉暢,切入點也相當見水平。被學習強國轉載并推廣學習。
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指示精神,堅定宗教中國化的文化自信,基地將進一步以魚山梵唄為典型對文化歷史與音樂藝術進行健康傳承,深入挖掘五千年“母親河”文化內涵的重要舉措,開展專家研討,傳承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打造宗教中國化山東傳承教育實踐學習的樣板。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