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評論家 林祖強
10月13日,巴黎近郊碧西市聯合國跨宗教多元文化區舉行了一場以呼吁和平為主題的音樂會。當地佛教團體佛光山法華禪寺的法師團隊和信眾團隊與天主教、新教、印度教、猶太教、 伊斯蘭教以及地方政府代表一起,通過文化活動的穿針引線,讓音樂表演把不同信仰中的普世價值整合起來,讓多種宗教力量與地區民選政治力量在聯誼中,把人們的生存環境,無論是人文的,還是經濟的,無論是現實的,還是前瞻的,在多層面的視角里分享,希望在不穩定的和不可預見的世界面前,為不安的社會,找到相互支持的慰籍, 找到智慧的海納百川,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安居樂業貢獻信仰上、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力量。
研究國際跨宗教文化互動,我選擇從觀察參與互動的成員佛光山作為出發點。面對多元宗教文化的結構性,從個體宗教入手來準確理解集體性的多元宗教活動, 那么深入分析佛光山人間佛教就是一個開始。
信仰的組織布局處在世代接力的傳承時刻
佛光山是二十世紀后半葉到二十一世紀初,在全球范圍內,在僧團、信眾團體、道場、資金、資訊傳播平臺、 財團和社團相結合、法師與居士共攜手的管理平臺等各方面,無論從速度還是規模來講,在世界宗教界都成為一個關注點。
受到廣泛尊重的開山宗長星云大師今年92歲。在健康危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之后,非常清醒地、有前瞻性地強調近幾年來已經持續在考慮的傳承規畫。傳承的成功將意味著佛光山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不成功,佛光山的歷史將隨著星云大師人生的圓滿而成為與時代漸行漸遠的典故。這是擺在佛光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面前非常嚴肅的議題。今年全球信眾代表大會國際佛光會會議的主題就叫“信仰與傳承”。
佛光山的信仰指的是佛教的信仰,對佛陀本懷的尊崇。這里面有一個周而復始的系統:信徒要面對因果,因果要面對法師,法師要面對信眾。當把信仰放在這個系統里來理解的時侯,實際上它指的是星云大師創造性地將佛教融入到當代和各地區的時空的關切里,弘法講究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為當下的、眼前的人民服務。
因為佛光山的僧團在世界各地發展,各地在因地制宜的同時又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整合經驗,因此佛光山的道場在遍地開花中自然地形成了國際性。這種當代性、地區性和國際性,作為特點, 成為星云大師的弟子們傳承師父對佛陀的傳承的重要內容。
傳承的載體是年輕一代。星云大師最資深的弟子象慈莊法師、慈容法師、慈惠法師、依空法師、依來法師等,很早就有把星云大師的佛學理念在本土推廣、在國際發展的經驗。上個世紀,所謂的本土是宜蘭和高雄;所謂的國際,是先在日本學習,后來到了美國和澳洲開道場。這一代弟子在過去四、五十年的佛學生涯, 在傳承的意義上,成為后輩弟子的典范。
更年輕的一代里,覺培法師本來就是在阿根廷長大,在亞洲錘煉,在博鰲論壇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等重要平臺上展示智慧與實力。滿謙法師不僅在美洲和澳洲都有多年的道場建設和管理、辦大學、 組建信眾團體等弘法經驗,之后又把這些經驗在她于歐洲各國的弘法中檢驗、發展, 同時貢獻給亞洲的弘法現代化與國際化轉型。滿潤法師在日本,覺誠法師在巴西和馬來西亞,永光法師在菲律賓,無論從漢傳佛教的在地化發展,扶貧還是教育,都讓人看到,與覺培法師和滿謙法師等師兄弟同事們一樣,她們在世界各地成功開拓與發展佛教結構的硬體和軟體,實踐了對星云大師理念的忠義傳承: 遍地開花式的理念復制,萬紫千紅的形式創新。如常法師精于用文化藝術來比喻、象征或歌頌這種具有時代特點的佛教實踐,通過美術平臺的交流和聯盟在亞洲和世界各地進行弘法公關。心保和尚、慧傳法師、慧昉法師、慧東法師等也都在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區與亞洲之間交替弘法中成為佛光山男眾弟子中領導力打造得最扎實的佼佼者。更年輕的妙光法師更是學貫中西,在星云大師身邊,學會在不同地表象后面,游刃有余地抓到關鍵。
和平與整合: 從傳承的方向與方法里看佛光山在國際與地區同時舉行跨宗教聯誼
首先來談傳承的方向和方法。 僧團對信仰的傳承是信眾團體佛光會密切關注的。具體怎么組織傳承,從哪個面向來傳承,這里面的指向性對信眾組織佛光會意義重大,因為歸根到底,“信徒要面對因果,因果要面對法師,法師要面對信眾”。
在傳承方向上,實際上就是把促進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放進佛教的道理里。星云大師的弘法人生里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讓世界看到佛教對社會和諧的貢獻。
所謂和諧,以財富分配的公平正義為出發點,他提倡利和同均。所謂和諧,以他個人的移民經歷為線索,強調海峽兩岸間的同體共生。所謂和諧,他與其他宗教親密互動,講究在不同語言、不同形式的信仰里找到愛與慈悲共同的核心:推動世界和平。
因為在戰亂中成長,懂得了推動和平的意義,10月9日,在全球信眾面前,星云大師對自己的人生作了詳細的回顧和總結。他說他的人生是快樂的,因為他對社會和諧做出了貢獻。他也祝福大家快樂地享受自己的人生,鼓勵大家對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在傳承方法上,應該看到:對佛教的實踐,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玄奘要熟悉古印度的生活,要把梵文經典翻譯成漢語;勰苓M一步把佛教融入漢族地區的生活,發展了禪宗。到了傳承星云大師的時代,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地區化穿插交替,世界政治形成國際組織聯盟、區域聯盟的交錯,佛教的現代化其實就是在組織結構、運作方式和人才組合上出神入化般的融會貫通,跟進世界政治和經濟這種全球與地區這種新關系的發展。
實際上,傳承方法論的根本就是整合,一代接著一代,根據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的社會關切,整合的形式各有特點。整合促進融合,融合促進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在傳承的方向里,在傳承方法里,我們可以具體地來看一些議題,一些例證, 從局部走向全面, 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考證現在進行時的信仰傳承。
跨宗教互動與合作的議題,把它放在力量整合的傳承方法論里來討論,它的意義就能從紛繁復雜的表象的流程和儀式里脫穎而出,變得顯而易見。
當今世界的紛爭和戰火變本加厲地蔓延,是不是因為西方武器產業收購了輿論機器以后魔術般地編造出一個宗教比另一個宗教更邪惡的劇本,是不是因為壟斷資本業與資本投機集團貪婪地掠奪,豪華地揮霍世界上99% 的人口賴以安居樂業的生活資源引起的?
當各宗教通過互動和聯誼,用不同形式的表達,在整合中、在融合中、在團結中,把愛與慈悲的心聲,把各宗教間“利和同均”的共識傳遞給各自廣大的信眾的時侯,世界對引發紛爭和戰火的起因會不會更清楚一點呢 ?世界推動和平的力量會不會更齊心協力一些呢?
被武器產業的股東們收購的西方媒體和武器產業的游說團隊所宣傳的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正義與邪惡論,被拿到促進世界和平的思路里來審視,會不會變得不那么絕對,甚至捉襟見肘呢?
在信仰的光明里,人民受到啟蒙以后,愛與慈悲的整合能不能化解1%的財富壟斷人群的貪婪,讓利和同均主義在人民的安居樂業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呢?當世界99%的人口安居樂業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和平的基礎更強大了呢?
在跨宗教聯誼中,佛光山本山請進來,法華禪寺走出去,這是在力量整合的思路里, 佛教發展在國際與地區層面融會貫通的一個重要機制。
“人類處境與尋求解脫”是1995年梵蒂岡教廷宗座宗教間對話委員會在佛光山舉辦第一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對話會議時的一個重要議題。當時星云大師領導的佛光山呼吁聯合世界各宗教成立“國際宗教聯誼會”。1997年星云大師與教宗保羅二世在梵蒂岡會面。之后,他派歐洲總住持、海外巡監院院長滿謙法師去梵蒂岡與教宗本篤十六世及現在的教宗方濟各會面,參加跨宗教對話。
在“整合”的傳承方法論里,各種議題迎刃而解。在佛光山以信仰與傳承為題召開全球信眾代表大會的之后,2018年10 月,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和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分別在本山和法國領導了佛光山在世界跨宗教聯誼中的參與。
聯誼是在問題導向的議題里舉行的。在佛光山的傳承時刻,梵蒂岡到星云大師那里提出的是修女與比丘尼的話題,換句話說,討論的題目集中在女修道者,集中在天主教與佛教的神職人員的性別上。
佛光山的比丘尼與比丘在人數上的比例是7 : 3。在本山召開的國際佛光會上,人們可以看到最接近星云大師的是一個忙碌的比丘尼團隊。長老慈容法師負責安排星云大師每天的行程,另一位長老慈惠法師負責把病中的星云大師含糊的揚州口音的普通話轉述成宜蘭口音、但更容易聽得懂的國語。妙廣法師負責把信眾們的話用老人更容易聽得懂的語音和節奏翻譯轉述給星云大師聽, 妙光法師負責把老人的話或者慈惠法師的解讀翻譯成英文。 在講話中, 當老人的淚水從右眼流到面頰上,妙光法師趕緊從僧袍里找出一張紙巾,放到星云大師的手心里,讓他握住,把淚水擦掉。當人們看到這個場面,比丘尼在佛光山信仰傳承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星云大師的弟子們中,擔任宗長的比丘心保和尚講話言簡意賅、寬厚、圓融但又立場明確而堅定。在高希均教授主講的信仰與傳承論壇上,眼睛看不見的星云大師一講完話,就等著心保和尚伸過手去,用握手來體會師徒之間的已經不需要語言來表達的心領神會。
在歡迎梵蒂岡代表團到佛光山辦論壇的儀式上,心保和尚帶著比丘尼妙光法師和從事佛光山文化交流與媒體平臺發展的佛陀紀念館館長比丘尼如常法師陪同出席。他在講話中把重點放在師父星云大師與天主教互動的歷史,但并不過多進入女性修道者議題。
用性別來看宗教團隊,實際上是一種視角。就像欣賞一幅畫作一樣,這個視角是局部的,天主教的對話團可以從比丘的視角去看,也可以從比丘尼的視角去看,別有洞天。
當佛教和天主教的聯誼放在面對世界新形勢所需要的力量整合的方法論里來組織的時侯,心保和尚作為比丘,為女性修道者跨宗教論壇捧場,展現了佛光山年輕一代的領導人們在傳承的線索里,以圓融的歷史觀,以更大的格局,寬厚地把其他宗教里的局部性思考放到一個更加整體宏觀的跨宗教思考框架里,求同存異, 這與星云大師把佛光山的宗教在兩岸三地和世界各洲同步發展的路線是一脈相承的。
在比丘心保和尚在高雄主持與天主教的對話的同一天, 歐洲總住持比丘尼滿謙法師在法國領導團隊參加碧西市聯合國跨宗教區的聯誼活動。和本山的論壇不同,碧西市的活動不僅有天主教,還有新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硬粌H是在地的互動,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的互動。不僅是宗教的,也是政治的,因為碧西市的在任市長和候選市長都希望在各宗教信眾的心聲里聽到共同的訴求,他們要根據這些訴求來參選、來執政,為大家服務。
滿謙法師非常清楚,國際跨宗教交流與聯誼的關鍵在與力量的整合。當佛光山有其他各宗教的支持,有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有法國地方政府的支持,來面對關系到信眾安居樂業的幸福指數的和平議題時,方方面面的因緣的協力就是整合。這種整合既是宗教對世界和平的促進,反過來國際社會對宗教的支持率也會上升;這是一種相輔相成, 是對1995年在本山以“人類處境與尋求解脫”為題舉辦的跨宗教集思廣益的延續和發展。
當天,她從臺北飛到巴黎,對法師團隊作了具體的布置和安排,要求能夠使用多種語言的法師們和年輕一代的信徒們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在各宗教的心心相印中發揮作用,同時要把交流和聯誼的內容詳細紀錄下來,為世界各地年輕法師和青年信眾信仰的傳承提供文獻。
滿謙法師指導佛光山法國團隊說,在碧西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宗教文化區的工作與本山的跨宗教活動是遙相呼應的,歐洲與本山的弘法緊密結合。
在整合的思路里,本山與外面的世界,地區與國際,比丘與比丘尼,長老、棟梁和青年,各宗教團結在一起,把各自的特點,包括年齡段的優勢、性別的優勢、文化的優勢、語言的優勢、社會經濟地位的優勢、表現力的優勢、歷史的優勢都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創造機會為宗教在當前面臨的最大的議題 “推動世界和平” 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立體的、多面向地培養青年一代 : 傳承的主體
傳承必須由更年青的一代來傳承,整合必須是讓年輕一代有更大的能見度、讓他們發揮更大作用的整合,從老一輩手里,把用宗教信仰來促進和平理念內化成新一代的世界觀,并用這種世界觀來圓滿世界的皆大歡喜。
佛光山在國際各社會階層培養青年傳承者,從印度到菲律賓,從巴西到非洲, 佛光山用教育來扶持社會經濟地位低的青少年人群,打造傳承的人力資源; 從倫敦到巴黎,凝聚歐洲社會經濟地位高的青年精英,吸引思想領袖們組成促進宗教信仰與推動世界和平更加兼容的強大智庫。這是在力量整合的思路里,佛教發展在國際與地區層面融會貫通的另一個面向。
在10月份的國際佛光會的大會上,負責現場轉述星云大師發言的慈惠法師擔心老人沒把佛光山好苗子計畫說清楚,一再強調這個幫助出身貧寒但有資質有潛力的兒童,在佛教助學的模式里,享受以他們的社會背景、家教和經濟能力不可能得到的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讓教育給了他們原來可望不可及的社會經濟地位;用佛光山的術語來講,叫翻轉人生。
在整合中,佛光山為培養青年傳承者的努力也是地區與國際同步展開。與在本山和法國分別卻同時舉辦跨宗教活動一樣,扶貧教育的開展也是地區與國際遙相呼應。 星云大師本人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詳細介紹在南非南華寺的比丘慧昉法師為人正直、明理、很有忍耐力。在慈容法師和依來法師等徒眾的開拓之后,慧昉法師擔任住持的南華寺為南非貧窮地區的黑人青年開辦“電腦基礎班”,成立南華教育中心,讓這些本來沒有就業前途的黑人孩子在接受技能培訓之后,順利找到工作,有的在市政府擔任行政工作,有的從事銀行工作,有的自己創業。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力推的好苗子計畫與南非慧昉法師的電腦教育扶貧的開展,讓貧困人群中的年輕人親身感受到佛光山在國際社會跨宗教活動中提出的愛與慈悲的現實層面,切身體會到佛教的利和同均的理念在我們這個時代中促進和平的意義。
這些年輕人未來無論加入佛光山僧團,成為因果要面對的法師,或者留在信眾團體里,成為法師要面對的居士,都將有足夠的潛力和充分的準備,把星云大師對佛陀的傳承放在自己的人生里延續,為促進人民的安居樂業、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平貢獻信仰的力量。這將是對星云大師信仰傳承的最有現實意義的、最具有群眾基礎,最具有可參照性的回應 。
然而社會是多元的,不僅僅是處在社會經濟地位底層的最貧困人口組成的。在世界1% 最富裕的人口之外, 剩下的99%的人口里,有的青年人群體,雖然在財富分配上受到壟斷資本和資本投機的嚴重沖擊,被剝奪了本來應該享受的經濟資源,但是這些人仍然在文化教育資源和社會人脈資源上處于優勢。他們是99%的人口里的精英。
這些青年人集中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巴黎高等師范、巴黎政治學院等世界一流學府,是法律、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建筑、藝術等領域的專家,他們各自在不同層面具備改良世界治理體制進程中重要的思想推手、啟蒙先驅、精神領袖、道義衛士和路線圖的制定者所必需的宏觀政治的熏陶和微觀決策的體驗。在信仰的傳承中,這批年輕人掌握組織領導的工具,熟悉在地區與國際兩個層面整合的原理。顯然面對他們,佛光山在其他地區的教育扶貧是完全不適用的。
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在充分了解歐洲人文和政治生活的特點的基礎上,積累人脈與經驗,整合青年一代的力量。她注意到與歐盟議會、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國議會等國際機構和歐盟最具領導力的成員國的決策機關有密切互動的青年人中的學術精英、意見領袖、政治新秀、文化名人, 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要求僧團團隊成員要多學習、研究如何與這些青年精英打交道,指示僧團中具有較高學術修養的妙隆法師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創造性地為英國的高級人才提供互相照顧、聯絡感情、頻繁交流的佛光山平臺, 于是這些人中的指導教授象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系主任James Laidlaw(雷天助)以人類學參與性觀察的名義到歐洲佛光山短期出家、禪修,于是英國議會為佛光山的浴佛節打開大門,于是佛光山僧團順利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移動學習周部長級論壇,于是星云大師一筆字展覽在海峽兩岸官員同時參與下在歐洲議會舉行。10月25日, 英國國會教育推廣部正式宣布把倫敦佛光山列為佛教首席代表,英國國會邀請佛光山青年學者讀書會會長黃盛泓、副會長黃焥楹在宗教合作(Religions Partnerships)宴會上發表講話, 并參與未來的聯誼互動的籌畫組織工作。
從結構上來講,慈惠法師力推的好苗子計畫,慧昉法師的電腦扶貧教育為代表的通過在社會經濟地位指標低的青年人群中糾正財富分配失衡帶來的問題,讓這些受益的青年未來成為人間佛教利和同均思想的代言人、信仰的傳承人,他們是民意支持的基礎。
根據歐洲的特點,滿謙法師領導歐洲各國團隊,將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年輕人團結起來,讓他們了解到佛光山的同體共生利和同均的思想和歐洲政治學講義中的財富分配公平正義的理念是異曲同工的。這些青年精英是未來世界各地政治決策的后備力量,歐洲佛光山讓他們了解到信仰的傳承與全球治理思路的可持續性是高度兼容的。
人間佛教與社會關切的結合是立體的、多面向的,既需要民意支持,更需要決策支持。面對經濟社會地位低的,以本山和南非為代表,擴大到菲律賓,巴西,印度等地,佛光山用教育扶貧來推動傳承。面對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從歐洲到北美,佛光山團結各界青年精英,找到佛學思想與政治決策的兼容點。這是在地區和國際相結合的路徑中,貫穿社會各階層,對不同社會分工中的信仰傳承人全方位的吸引。
佛光山不同團隊,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在不同地區的青年一代中的宏法所表現的立體性、多面向、全方位,就是傳承方法論中整合的具體表現。
機遇與挑戰: 面對病毒般的假新聞和謠言對傳承的影響
在多元宗教的聯誼整合中,在多元社會經濟地位的青年傳承人的整合中,在地區與國際的整合中,信仰遇到的世界性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團結創造力量,如何通過力量建設更美好的和平世界。
但是團結的對立面是分裂。分裂的手段之一就是流言惑眾,破壞整合。美國的穆勒特別檢察官在調查2016年總統競選通俄門的案子中在起訴書里列舉的假新聞和謠言就有我們這個時代明顯的特征。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里,人間佛教要關注利和同均,也就不得不面對假新聞和謠言。2017年底,佛光山的好朋友高希均教授,盛治仁教授在新加坡舉行的新馬媒體人峰會上專門提到星云大師的弟子們要密切注意這個問題,要抵制假新聞和謠言。
今年11月9日,高希均教授將擔任主席,在佛光山臺北道場主持由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長樂及盛治仁教授、 柴松林教授、張作錦、王力行、邱立本等佛光山的重要支持者一起參加的題為“新時代傳播媒體的機會與挑戰”論壇,很有可能會再次討論新聞和信息的可靠性對選舉的影響, 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對傳承的影響。
假新聞和謠言就象生物武器里的病毒,它的制作和傳播的目的是要傷人、害人、殺人的,是另類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在穆勒特別檢察官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了保留和爭取非分利益的人,在制度層面、在正義的程序里束手無策,只好假新聞和謠言,打擊應得利益的人。穆勒特別檢察官的工作就是調查假新聞和謠言的源頭,給它們的通道和擴散方法定位,理清假新聞和謠言的動機及影響,判定懲處辦法。
當劉長樂副會長,高希均教授和盛治仁教授一起討論輿論傳播問題的時侯,結合去年新馬媒體論壇上抵制假新聞和謠言的議題,我們可以分析出佛光山在越來越嚴肅地討論信仰傳承的歷史性階段,對世界形勢提示我們的,象生化武器一樣的假新聞和謠言的警覺和深惡痛絕。
佛光山的跨宗教整合,地區與國際的跨界整合,青年人各階層的整合,在同心協力的意義上來講,是機遇。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類似穆勒特別檢察官遇到的病毒性假新聞和謠言面前,只有拿出戰勝挑戰的勇氣,才能把整合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利和同均在信仰的傳承中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是實實在在的造福于民的政治理念,它很有可能遭遇不想同體共生的社會成員的對峙。
信仰的傳承是機遇也是挑戰,心保和尚的寬厚,慧傳法師的格局,慧昉法師的正派,慧東法師的眼界,覺培法師的建構,如常法師的文化,覺誠法師的勇氣,滿潤法師的修養,滿謙法師的整合,慈莊法師的慈悲,慈容法師和慈惠法師的大智慧,是傳承中佛光山面對機遇和挑戰的強大后盾,他們在星云大師的佛學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中集體性的貢獻正受到參加聯合國跨宗教多元文化區里各宗教的矚目。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blogcorse.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