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12月1日至2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在浙江寧波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佛教協會第十屆理事會和領導班子,選舉演覺為新一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近年來,中國佛教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協助黨和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引領全國佛教界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踐行人間佛教思想,加強自身建設,抵制商業化不良影響,為佛教健康傳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應有貢獻。
演覺會長在大會發言中表示,今后五年,中國佛教協會將率領佛教界堅定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扎實有力加強教風建設,契理契機發展人間佛教思想,放眼長遠培養優秀人才,與時俱進加強制度建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會議結束后,《中國宗教》雜志對演覺會長進行了專訪,請他詳談了對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思考和展望。
《中國宗教》:今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制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和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凝聚起了全黨全國包括廣大信教群眾在內的各族人 民齊心協力的磅礴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請您談談對中國佛教未來的發展如何設想?
演覺會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 重要會議。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佛教界,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 中,要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周圍,愛國愛教,護國利民,自覺將佛教的前途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自覺將個人利他濟世之愿行融入國家、民族發展大業之中。全國佛教界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致力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增進人民福祉;要不斷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努力開創新時代佛教中國化新境界,不斷提高佛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水平;要發揮佛教積極作用,協助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做好團結引導信教群眾工作,發揮佛教凈化心靈、涵育道德、疏導心理的獨特作用,提升佛教公益慈善事業專業化水平,協助政府防范化解佛教領域風險,為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積極貢獻。
圖片2020 年 12 月 18 日,江西云居山真如禪寺舉行紀念一誠老和尚圓寂三周年系列追思法會暨舍利塔落成典禮。演覺法師在傳供大典上主法。
《中國宗教》: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演講中說: “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后,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 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可見,佛教思想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文化基因。在您看來,應該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不斷提高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廣度與深度?
演覺會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就要用社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我國宗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兒女的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更是國家繁榮昌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扎根中華文化沃土,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分,護國利民,廣濟有情,既是中國佛教兩千多年來不斷適應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國佛教在新時代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根本保障。
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關系到佛教未來的發展前途和命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國佛教界要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以《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9- 2023)》為藍本,以建設新時代人間佛教思想體系、完善佛教內部管理規范和制度落實、加強教風建設和抵制佛教商業化不良影響、涵養新時代佛教的中國文化氣質為重點,團結帶領全國佛教界全面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努力開創新時代佛教中國化新境界,不斷提高佛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水平。
《中國宗教》:當前,我國佛教領域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院校教育體系,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質量也不斷提高,但從促進佛教健康發展的長期人才保障需求來看,持續培養愛國愛教的中青年佛教人才仍是長遠大計。您對于辦好佛教院校,創新佛教人才培養有著怎樣的戰略規劃?您認為現階段佛教合格僧才的標準是什么?
演覺會長:人才培養是佛教自身建設的關鍵,是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推動佛教事業健康發展的千秋大計。我們要把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我國佛教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研究制定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統籌中國佛教協會和地方佛教協會資源,加大教育培訓經費投入,全面提高培養能力。我們將著力指導佛教院校完善內部治理,加強自身建設,走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教育發展之路、人才培養之路,建設愛國愛教、結構合理、傳承不息的佛教人才梯隊。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明確并堅持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標準,堅持政治覺悟、宗教學識、道德品質和現實表現四項標準的有機統一,堅持正確辦學方針,確保人才培養始終保持正確方向,不斷提高佛教人才的綜合素質。
《中國宗教》:近年來,盡管佛教發展總體平穩,但社會反映最強烈 的仍是商業化問題。2017年國家宗教局聯合中宣部等12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2018年中國佛教協會也下發了《關于自覺抵制佛教領域商業化不良影響的通知》,2019年中央統戰部又召開了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工作推進會,一系列舉措之后,您認為現在佛教商業化亂象治理的情況如何? 下一步將著重抓好哪些工作?
演覺會長:佛教商業化問題這些年經過黨政主管部門的及時治理, 以及佛教界對商業化影響的自覺抵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去商業化還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我們必須看到,目前仍然存在借佛斂財、為商業活動站臺等現象,奢靡之風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裝修比闊氣、活動講排場等,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佛教界應該嚴肅對待這一嚴重侵蝕佛教肌體、損害佛教清凈形象的問題,深刻反思,堅決抵制,要繼續積極協助黨和政府持續治理佛教商業化問題,學習貫徹相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緊抓治理重點難點,協助合理劃分自養事業與商業化問題的界限,助力治理工作精準發力。著力夯實教風建設基礎,秉持勤儉簡樸理念,堅決遏制法事活動講排場比闊氣、寺廟建設搞攀比求奢華的不良風氣,杜絕投資承 包經營寺廟現象,不為商業活動站臺,不得將佛教資源作為企業資產上市,制止利用佛教打造新的景區,整治濫塑亂建大型露天佛教造像。
《中國宗教》:佛教教風建設是保持佛教精神本色、維護佛教清凈莊 嚴形象的根本。中國佛教界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教風建設,2017年中國佛教協會曾發布《關于加強佛教教風建設的倡議書》,得到各地佛教界的積極響應和認真貫徹。目前來看,佛教教風建設還存在哪些不足?在今后一個時期內,您打算如何進一步推動教風建設取得更好的成效?
演覺會長:教風建設始終是佛教的生命線。教風清凈,則正法昌明;教 風敗壞,則佛教衰微。九屆理事會以來,我們積極協助黨和政府治理佛教商業化,糾正教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規范傳戒工作,印發了《中國佛教協會關于加強教風建設的倡議書》《關于自覺抵制佛教領域商業化不良影響的通知》《關于規范升座開光等佛事活動的通知》《遵規持戒,去偽匡正,共同維護藏傳佛教活佛形象倡議書》,引導佛教界自覺抵制商業化不良影響、加強自身建設,教風持續好轉。但還存在建設力度不夠,自我約束能力比較薄弱,教規制度落實不到位,有規不依、破戒難懲等比較突出的問題。
佛教界要把教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強教風建設的制度保障,繼續適時制定、修訂佛教內部管理規范,構建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制度落實,解決突出問題。加強教職人員管理,持之以恒抓好規范傳戒,依法依規做好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完善關于教職人員管理的規章制度,健全標準明確、程序合理、操作性強、執行有力的獎懲和退出機制,建立違規犯戒人員公告制度。督導場所增強法治觀念,遵守法律法規,健全規章制度,落實民主管理,依法開展建設。引導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寺院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體現戒律精神、發揚優良傳統、適應時代要求的寺院管理制度,推動寺院管理現代轉型。
《中國宗教》:您將帶領中國佛教界翻開中國佛教歷史上嶄新的一頁,回首中國佛教的過往與積淀,您對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會有著怎樣的期待?
演覺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是我國各民族佛教徒聯合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系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橋梁紐帶,是佛教事業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中堅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中國面向未來的宏偉藍圖,對做好宗教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站在歷史交匯點上,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會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將率先垂范,注重道德修養,遵守教規制度,克己慎行,正己化人,自覺接受教內外監督,不辜負信教群眾的信任。
今后五年,本屆理事會將繼續高舉愛國愛教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中心,以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為主線,全面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持續推動佛教事業健康發展,努力開創新時代佛教中國化新境界,不斷提高佛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水平,團結帶領全國各民族佛教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文刊《中國宗教》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