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
曹山寶積寺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間,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由佛教禪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禪師所創,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曹山寶積寺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女眾駐錫辦道的祖庭道場,亦是全國女眾道場禪堂里唯一一座掛起曹洞宗鐘板的寺院。
曹山寶積寺是著名的江南古寺,中國三大古書《辭!、《中國旅游文化大辭典》、《宗教辭典》對曹山寶積寺都有全面記載。它座落在宜黃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蓮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畝,山林400多畝。
唐咸通五年(864年)至天復元年(901年),曹洞宗祖師——本寂禪師駐錫于此。師俗姓黃,泉州莆田(福建古田)人,十九歲入福州福堂縣靈石山出家,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后,離開了師門,北上云游,尋師證悟。此時良價禪師在江西洞山弘揚其首創的一家禪風。世稱“洞上宗風”法席稱盛,四方贊仰。本寂前往洞山參謁良價,相逢問答,頗相契合。良價非常器重本寂,自此為其入室弟子。終于獲得良價秘密印語悟道,新傳洞上宗旨。不久便辭別洞山,先往廣東韶關曹溪禮拜六祖塔,后返回吉水(今江西宜黃縣北約二十公里處)當地僧眾久仰盛名德望,請師開法接化。然師追念六祖慧能在曹溪所創的道風。便把吉水改為曹山,卓錫于斯舉揚本家的宗風。故有“曹山本寂”之稱譽。
后因唐黃巢之亂進駐該山,燒毀寺院,山寺也不得安寧,后本寂抵得離開曹山,到了宜黃。信士王若一敬仰本寂至誠心堅,乃舍何玉觀舍作寺,師改名為荷玉寺,即曹山寶積寺,繼續收徒泓化洞山良價開創之宗風,漸漸形成了聞名遠播的曹洞宗。師駐錫曹山弘化三十余年,于唐天復元年(901)年六月十六日,在曹山丈室內親自焚香宴坐而化,葬于曹山西丘,世壽62年,僧臘37載,唐昭宗賜謚元證大師,塔名福圓。
宋金兵南侵時,眾多廟宇被毀,僧尼流離失所,曹山大開山門接眾救難。明洪武6年(公元1373年),天下災荒,曹山再次開倉救災,明太祖感動,賜寺橫額為寶積禪寺,曹山僧眾倍增,聲名遠揚。直至清末期間,經過多反戰亂的破壞,佛像廟宇荒蕪頹廢。寶積寺也漸漸被隱沒了。清初以后,寺廟一直衰落,民國時只有部分殿堂和少數佛像,到1969年殿宇全毀,直到1982年,曹山寺迎來復蘇契機,開始了祖庭的中興新時期。1999年開始陸續從國內外請進20多座漢白玉佛像,成為江西玉佛最多、最全的寺院。
【寺院修復】
弘揚佛教歷史文化、滿足信眾過正常宗教生活的愿望,縣委、縣人民政府作出決定,批準修復曹山寶積寺,并成立曹山寺修復委員會,規劃曹山寶積寺工程三十三項,占地五十二畝,建筑總面積達一.四五萬平方米;此舉得到中國佛協的大力支持,趙樸初會長還親筆題寫了“曹山寶積禪寺”和“大雄寶殿”匾額。
早在1985年,江西省政府把曹山寶積寺和本寂禪師墓塔列為全省第一批風景名勝點,1994年8月,宜黃縣人民政府批準曹山寺對外開放。 2003年10月,宜黃縣政府禮請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心亮法師親任寺院住持。心亮法師引來一批大德居士結緣曹山寺,他們決定為寺院重建給予財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持,把曹山寶積寺建成以禪學教學為主兼顧觀光旅游的佛教道場。目前,曹山寺重建勘探、規劃和設計工作已全面完成,教學大樓、齋堂建設已完工并交付使用。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blogcorse.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