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
泰安古寺
【歷史沿革】
泰安古寺坐落在青城后山泰安古鎮,是青城山現存佛教寺廟中最悠久者。古籍載:“唐代初建,逮明復振;樓殿壯麗,甲于青城!弊蕴扑我詠,一直為佛門弟子向往的圣地,并為佛教的講習之所。
宋代《輿地紀勝》載“長平山在味江之上,有泰安寺,寺門蓋花坪(今沙坪)老澤路也!鼻宕豆嗫h鄉土志》載:“泰安寺廟,始于唐,盛于明。樓殿之壯,甲于東南!迸礓肚喑巧接洝芬草d有“(泰安寺)相傳唐代初建,逮明復振。樓殿壯麗,甲于青城。明末兵毀,清初重建!薄度莆摹分,唐代杜光庭在《謝恩宣示修丈人觀殿功畢表》等文中,更有長平山(泰安寺)惠進禪師奉旨修青城山丈人觀的記載。以上文獻,可證泰安寺始建于唐,歷史悠久。
泰安古寺
泰安寺氣脈匯聚,環境空靈自古即為青城山一大禪宗叢林而距于后山,特別在宋、明時期極盛。自唐宋以來,泰安寺一直為佛教禪宗弟子向往的圣地,長時期都為川西地區佛教的講習之所,依當時學修的傳統,僧人在此學養完滿,行持堅固之后,方可到數十里外高山中的白云洞去閉關修行。因此泰安寺、白云一帶名僧輩出,唐代明遠禪師、澄照禪師、宋代澄遠禪師、明代鑑隨禪師、丈雪禪師等高僧,都曾在泰安寺修行和講學,明代著名高僧鑑隨禪師就圓寂于泰安寺,靈塔尚存寺院左的紅豆古樹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發,地震導致千年古剎泰安寺遭受了毀滅性打擊,除了一座建于明清時期的大雄寶殿外,所有近代重修的建筑或垮塌或成為危房。震后景區一片狼藉,殿內的鎮寺之物,一座唐代觀音像、兩座宋代天王像也都毀了,再也無法修復。寺內損失超過2000萬。地震發生后,遠赴昆明等地研修佛學經綸的泰安寺住持洪法法師不顧余震危險立即返回寺院,組織僧眾抗震救災,同時籌劃寺院重建。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寺院在洪法法師的帶領下快速啟動恢復重建工作。通過三年的恢復重建,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彌勒殿、藏經樓、鐘樓、鼓樓、僧舍、客堂、居士樓等殿宇和設施拔地而起,陸續建成。重建后的寺院布局合理,建筑雄偉壯麗、莊嚴神圣、殿宇重輝、更勝從前。
【寺院勝景】
泰安寺山門
泰安寺山門是寺內正門,內有天王塑像四尊,這四尊佛教護法神,給人以凜然不可侵犯的印象。泰安寺內,還有一座五龍壁,五龍色彩艷麗,給寺內增添了活潑歡快的氣氛。
天王殿,單檐五脊頂,面闊5間,27米;進深兩間,10米。當心間辟門。山門前后立有檐柱各6根,分布整齊;縱向另立中柱6根,共18根,內外柱一樣高,鑿削規整,形制美觀,為現存金代山門中的巨構。山門懸“威德護世”匾額,字體敦厚有力。 迄今,泰安寺內收藏著不少文物,其中包括原大同市東門外御河西岸的鎮河鐵牛等,以及南門外興國寺的明帶琉璃五龍壁照。這兩件重要文物顯然為善化寺增色不少。
大殿內莊嚴的佛像
大雄寶殿是泰安寺的主殿,也是寺內最大的殿堂。殿前有寬闊的月臺,殿頂梁架構造雄偉,殿內斗拱形制多樣,是一處具有民族傳統的木構建筑。殿內,正中有五尊金身如來佛像,人稱五方佛,是金代原作。大雄寶殿是泰安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戰火毀滅的遼代建筑。大殿立在高達3.3米的臺基上,月臺上有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建造的牌坊和鐘鼓亭。大殿面闊7間,40.7米;進深5間,25.5米,單檐五脊頂。殿頂當心間有八角形藻井,內圍列有兩層斗拱,下層為七鋪作,上層為八鋪作,由下而上層層疊收。殿內亦采用減柱法配列支柱,空間開闊。
羅漢像
大雄寶殿為遼代建筑,金代重修。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正中有平基藻井2間,余為徹上露明造。斗八藻井內圍列斗拱兩層,下層為七鋪作,上層為八鋪作,雕制精湛。其形制、手法均與大殿本身梁架結構和斗拱形制相同,為遼代遺構。殿內佛壇正中有泥塑金身如來五尊,端座于蓮臺,人稱五方佛,是金代原作,法相莊嚴,姿態清雅,衣紋流暢,雕技高超,雖然經過歷代彩繪修飾,但仍保留遼金塑像之藝術風格。碩大的蓮座鑲有蓮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獅首等裝飾,手法雄健,與其上之五如來佛像同為遼代遺物。周圍還有弟子、菩薩恭謙敬謹。西、南兩壁繪有佛傳故事畫。左右設有鐘鼓二樓。
法堂
大殿東側為文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檐九脊的遼式樓閣,采用平座暗層做法(即兩明層之間有一暗層),尚存唐代樓閣遺風。細部結構許多處與遼清寧二年(1056年)所建應縣木塔相似。1953年修繕時發現“(金)貞元二年(1154年)一行造”題記,證明系金代重建。普賢閣結構精巧,形制古樸,高高聳立于寺院之內,建于金代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樓閣坐西向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閣南有琉璃燒制的五龍壁一座,色彩絢麗,富麗堂皇。旁側一尊鐵牛,保存完好,四肢健壯,楚楚動人,原在御河西巖,為鎮壓河妖,消除水患而鑄造佇立。后移于此處。 普賢閣和文殊閣為一對稱的樓閣建筑,位于大殿與三圣殿間的東西兩側,又稱東樓、西樓。東側的文殊閣在民國初年毀于火災,西側的普賢閣是金貞元二年(1154年)重修之物。坐西向東,面闊3間,進深3間,乃一座3間見方的兩層樓閣,重檐九脊頂,下檐為平座,上檐施以斗拱,兩檐均以筒瓦覆蓋,外觀精巧,比例勻稱,乃研究中國遼金建筑的珍貴實物。
泰安寺觀音殿
三圣殿是泰安寺的中殿,殿內中央三尊像為“華嚴三圣”。三圣殿建于金天會六年(1128),該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結構上探合宋遼建筑特點而獨具風格,可謂金初代表性木構建筑。殿內四根立柱與四根輔柱支撐梁架,廡殿頂式。左右次間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金代斜拱盛行,碩大華麗者以此為最。殿內用四根金柱支撐梁架屋頂,是遼金減柱、移柱法的突出實例,充分顯示出古代建筑之民族古樸風貌。內塑立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佛,右為普賢菩薩,左為文殊菩薩,稱“華嚴三圣”,取名三圣殿。三圣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薩侍立,佛壇后面有護法韋馱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無比。此殿還存有四通碑碣,為研究該寺之重要文獻資料,論其建碑歷史之最先,碑額雕刻之玲瓏,碑文詞藻之華麗,碑刻書法之精湛,惟朱弁撰寫之《金碑》譽為佼佼者。金羈朱氏于此寺達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經過而為之記,故不僅文采飛揚,且記載翔實可信。
三圣殿雄踞于一米多高的臺基上,為金初代表性木構建筑,建于金天會六年。殿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8米,南北寬13.5米。面闊5間,進深4間,單檐五脊頂,左右次間的斜拱形制多樣,色彩斑斕。這種斜拱是遼金建筑的特有形制,它不但承載檐部重量,且具有極強的裝飾作用。梁思成曾評價這種“斗拱”說:“偉大,含有無限力量,頗足以表示當時方興未艾之朝氣!闭J為如此大而觸目,“與屋頂爭搶著視線”,非常與眾不同,肅穆得讓人覺得有點壓抑。殿內只用4根主柱和4根輔柱支撐梁架,頂部采用“徹上露明造”的做法,加大了空間,便于做佛事活動,是減柱法的典型實例。
【當今住持】
洪法法師
法師11歲出家,20歲時任仁壽縣華嚴寺住持,23歲時任都江堰市青城山鎮泰安寺住持。洪法法師一直肩負著修持寺院、昌隆道場、弘揚佛法的重任,在他擔任泰安寺住持14年間,不僅使泰安寺面貌煥然一新,享譽國內外,在慈善公益事業方面也積極作出貢獻。
為加強寺院基礎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洪法法師不辭辛苦四方講經說法、廣結善緣,經愛心人士捐助,將原來只有3重殿的泰安寺,新修為5重殿。2014年,還建立起了“素食禪茶中心”、“法物流通處”、“泰安書畫禪院”等配套設施,大大提升了泰安寺對外形象。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blogcorse.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