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光泉法師的方丈室內,遠山樹林全都收納進室內。跟寺院深處的寧靜不同,靈隱寺外,熙熙攘攘的游客不停往寺里擠,不時掏出手機在標志性景觀前留影。這座千年古剎是杭州香火最旺的寺廟,日均接待人數上萬,每年靈隱寺的月餅、臘八粥廣受社會各界歡迎,新春佳節之際來到靈隱寺求得一份由光泉法師親手書寫并印刷的新年掛歷更是成為了杭州民眾的習俗。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社會各個方面都秉承慈善精神,推動社會不斷向更加文明的程度發展。佛教自古以來就有崇尚善舉的精神,佛教的教理中有一句話“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這就是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佛教中也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曾提出“人間佛教”思想,倡導人們更多地關注人生、關注社會,佛教界充分發揮人間佛教的功能,奉行慈悲精神,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边@幅對聯是當年文人墨客們對佛教及社會的一種客觀、公正的描寫,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世上不可能事事都如愿,總有不稱心、不如意的時候,當人們遇到挫折或者不能滿足內心欲望需求的時候,應該放下欲望,隨遇而安。做事情的時候,應憑心而論,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知足常樂,考慮如何為這個世界,為這個社會多做貢獻!拔覀冎还軇谧,不問收獲!边@就是慈善,做慈善不是要回報,而是要為社會去奮斗,去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憑自己的力量盡可能多的為社會做奉獻,量力而行。
靈隱寺通過發揮寺院的影響力,成立了杭州云林公益基金會,帶動社會盡可能多的人來參與慈善,F階段,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但貧富差距依然存在,身居鬧市要更多關注、關心偏僻鄉村相對貧困和落后的地方困難群眾生活,帶領社會愛心人士,共同做慈善。自成立以來,云林公益基金會積極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先后為西部建設、省市慈善總會、市殘疾人基金會、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汶川和玉樹災區人民等捐款達數千萬元,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挂咂陂g,靈隱寺在第一時間籌集五千只防疫口罩,支援湖北省佛教協會防疫工作。向杭州市紅十字會捐款1000萬元,支援疫情防控。捐贈10萬元人民幣,支援日本佛教界疫情防控。組建志愿消防隊,維護寺院的清凈莊嚴,確保游客及香客的安全。2019年,靈隱寺向杭州消防救援支隊捐贈一輛價值2700萬元的消防登高平臺車,這輛消防車曲臂展開后可到達78米高空,可對25層的高樓開展高空救援,目前杭州市僅有兩臺。專設“云林教育基金”“云林情暖萬家”“云林孝慈感恩”“云林養老”等公益品牌項目,分別對武警消防官兵、高校貧困學子、貧困家庭成員、環衛工人群體和孤寡老人、退伍老兵等給予常態化的關懷和幫助。與杭州市紅十字會合作推出“心動計劃”,致力于急救技能公益普及培訓和推廣,并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市民中心等公共場所投放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兩百多臺。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靈隱寺積極參加由杭州佛教協會組織的“托缽行腳”慈善活動,其目的就是要體會到食物來之不易,要接受大眾供養,崇尚簡樸精神。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依然是需要的。全程兩個小時的行程,有好多樂善好施的人把善款放到缽里,回到寺里后,將這些善款集中起來去支持一些困難群體或困難鄉鎮;顒幼2009年開展至今,籌集善款1000多萬元,特別是在2019年開展時,籌集到了170多萬元;顒訋恿松鐣蟊姷膮⑴c,將慈悲精神,在生活中實踐,以感恩的心,關懷眾生、回饋社會,還被中國社科院《宗教信仰研究白皮書》作為典型案例寫入其中。
每年臘八節,靈隱寺也是持續多年制作臘八粥,贈送社會大眾,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向社會免費派送40萬份粥,每份500克,在寒冷的冬天,送給大家一份溫暖。在中國的歷史上,歲末年初,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個時候寺廟里燒臘八粥接濟天下大眾,這也正是慈善的體現,現在臘八送粥已正式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靈隱寺不僅是把粥做好,更是把粥做大,不僅自己做,還推動全國各地各寺廟都來做,活動也深受社會大眾的喜歡,靈隱寺還將繼續堅持做下去,進一步擴大受眾面。
每年的題寫祈福年歷更是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從2012年的“龍年祈!、2013年的“巳年大吉”、2020年的“厚德滋!、2021年的“金牛聚!钡2022年的“山君迎新”,光泉法師每年都會親手題寫、印制,為社會大眾增添一份祥和與喜慶。年歷看起來很簡單,卻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預示有個好兆頭,也飽含希望,同時也是更多的是一種祝福。
靈隱寺還通過舉行過慈善書畫拍賣,帶領大家一起寫、一起畫,然后由寺廟舉行拍賣,將慈善行為拓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關注善款的使用,更鼓勵更多人參與其中。光泉法師指出,做慈善重在參與,不管你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做,都是喚起人們的一份慈善之心,一種慈悲之心,當這種慈悲之心真正升華以后,共同富裕、兼濟天下都會得到滿足或達到,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去年疫情期間,靈隱寺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向省慈善聯合總會善款500萬元,用于杭州、寧波、紹興等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光泉法師個人更是積極參與慈善,多次向省慈善聯合總會書寫作品,奉獻墨寶。
當前,我省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光泉法師認為,既要有物質上的富裕,通過先富帶后富,動員信眾主動去關注社會、回饋社會,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同時也從實現精神上的富裕,踐行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通過自身的行為、寺廟的善舉帶動信眾共同參與,同時也讓他們的心靈達到緩釋、平和。一切從心開始,從自身心里開始,美好的世界也是要從自身心里開始,在心理上做好平衡,心平則一切平,心平則天下平。
我是光泉,我們希望社會大眾都能夠升起慈善之心,就像佛教這種菩薩的心腸,能夠有大慈大悲的理念,能夠共同達成一個共同富裕的社會景象。謝謝大家!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