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愛國
統一戰線
(2002年11月—2012年11月)
以黨的十六大召開為標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統一戰線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推動統一戰線形成團結、穩定、開拓、活躍的良好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七大報告將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置于壯大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之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按照黨中央有關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宗教工作扎實推進。加強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發揮愛國宗教團體的積極作用,著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國家投入數億元專項資金,實施改善全國性宗教團體和部分宗教院校辦公辦學條件的“10+1”項目工程;加大對宗教院校的經費支持力度,采取了多種方式加強對中青年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和培養工作。
支持宗教界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進一步挖掘教義中的積極因素,探索宗教和諧理論,樹立宗教和諧理念,推廣宗教和諧價值,引導宗教界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佛教的講經交流活動、道教的玄門講經、伊斯蘭教的“解經”、天主教民主辦教和神學本地化建設、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等都取得新的進展。
宗教界開展社會服務工作。1984年,我國當代著名高僧真禪長老開始向上海的有關福利機構捐贈財物。1985年,中國基督教領袖丁光訓主教發起成立了以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救助和農村發展為主的民間社會服務機構-愛德基金會。同年8月,在趙樸初、丁光訓等宗教領袖的倡議下,由全國政協宗教組發起了成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倡議。20多年來,我國宗教界發揚服務社會、行善濟世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公益慈善事業,在扶貧濟困、幫學助殘、救難賑災等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僅以2007年至2012年5年的不完全統計,宗教界的慈善捐款約30億元,其中佛教界18億多元,道教界2億多元,伊斯蘭教界近2億元,天主教2億多元,基督教3億多元。2012年,中央統戰部等6部委下發了《關于鼓勵和規范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
圖為2011年舉辦的國際道教論壇
拓展宗教服務大局的新途徑。發揮宗教的獨特優勢做臺灣人民的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大型宗教交流活動,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得到了強化。發揮宗教在國際交流中的積極作用,開展對外友好交往和民間外交。成功舉辦了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和兩屆國際道教論壇等,組織佛指、佛頂骨、佛牙赴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和緬甸、泰國等國供奉,參加世界宗教和平大會,舉辦中國基督教圣經事工展(美國、德國等地)、中美基督教領袖論壇、中土伊斯蘭文化展演、中國道教“道行天下”赴英國、韓國等地交流活動,有力地宣傳了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
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認真貫徹《宗教事務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等法規,用法律武器抵御滲透;開展治理基督教私設聚會點等專項工作。
來源:統戰新語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