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佛需要怎樣發心?
答:修行者的發心可謂千差萬別,每一個人的學佛目的不同,自然發心也就不同。學佛者應有的發心可以簡單總結為“增上生心,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蓖瑫r,還要有“般若慧”。
1、增上生心
希求來生的果報比今生殊勝,希求來生生人中,具有大福報;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脫的角度上,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這個高度,要進一步發“出離心”求出三界。
2、出離心
就是厭離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斗ㄈA經·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薄斗鹫f八大人覺經》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彼,修行人要時時提醒自己,三界無安,片刻不可留,希求出離三界,永出輪回。
3、大悲心
《大日經》云:“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大悲心即是悲憫一切眾生之心,是菩提心的基礎。正如印順導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說:“菩提心是從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對于人世間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濟,使世間得到部分的與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如他人不能脫離苦痛,即等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凈化!
4、菩提心
就是總觀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無有出期,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希求證得無上菩提之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印順導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云:“菩提心即以長期修集福德智能,乃至成最后圓滿的遍正覺,為修學佛法的崇高目標,堅定信愿以求其實現!
5、般若慧
即是了達諸法實相之智慧!洞笾嵌日摗氛f:“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是般若!闭^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能生一切菩薩!督饎偨洝吩疲骸耙磺兄T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薄缎慕洝芬嘣疲骸叭乐T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鼻Ы浫f論,處處贊嘆般若,可見般若是成佛之必需,沒有般若慧便不能成佛道。
事實上,以上所說發心由“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便收攝無余,亦稱為“學佛三根本”,只是開合不同而已。具體可以參照印順導師《成佛之道》和宗噶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
我們所說的“發心”,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實的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禪宗云“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干洞庭湖”我們要將學習到的理論緊密結合生活,把學到的佛法認真落實在生活中,時時提起正念,如理作意。真為生死之大事,真為佛法之弘傳,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否則便是憨山大師所說“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保ㄎ模洪}南佛學院 雍瑞法師)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blogcorse.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