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會明 體 果
克勤(1063-1135),今四川彭州人。因先后受北宋宋徽宗和南宋宋高宗賜“佛果”和“圓悟”兩個法號,故史稱佛果克勤禪師或圓悟克勤禪師。臨濟宗楊岐派之所以在南宋時期成為禪宗主流,元代成為禪宗正脈,他為此做出了杰出貢獻?饲谑枪攀嬷葸@塊土地培養出來的一代杰出禪門高僧,他在我國禪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日本、越南等東南亞地區具有極高的影響。
一、慧根早發,在太湖縣海會寺五祖法演門下證悟
(一)、年幼出家,智慧超群。
克勤出身于業儒之家。少年時,偶游家鄉妙寂寺,見佛書如睹舊物,心念前生是佛,因緣未盡,便慨然出家。受具足戒后,到成都跟隨文照法師學習佛教經典,“又從敏行授楞嚴”(《續傳燈錄》卷二十五)。這時克勤對佛教經典的理解,已達到了較高的造詣。但他猶感不足,特地到真覺寺跟隨勝禪師參問心法,對禪宗提倡的心性論學說頗有體會。
此后克勤“徒步出蜀”(《嘉泰普燈錄卷十一》),沿長江東下,參謁禪林高僧。他先后參謁了荊州(今湖北省江陵)玉泉寺承皓禪師、潭州大溈山真如寺慕吉禪師、洪州黃龍山晦堂祖心禪師、廬山東林寺?偠U師,克勤以其機辯敏捷受到了他們的賞識,“僉指為法器”(《嘉泰普燈錄卷十一》)。臨濟宗黃龍派二代傳人黃龍祖心禪師甚至評價說:“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保ā都翁┢諢翡浘硎弧罚
(二)、經禪門高僧五祖法演教誨,終得法印。
宋元祐二年(1080),“年方十七”(《雪堂行和尚拾遺錄》)的克勤來到了太湖縣白云山海會寺,參謁臨濟宗楊岐派三代傳人五祖法演禪師。在參禪答問中,克勤“盡其機用”(《續傳燈錄》卷二十五),表現出爭勝好辯,頗為得意自負的樣子。他的這種表現,立即受到了法演的譏諷和指責。法演對他說:“汝欲了生死大事,何以意氣得耶?”(《嘉泰普燈錄卷十一》)他聽后不悅,掉頭便走,離開太湖縣白云山海會寺,到了蘇州定慧寺。在此寺他得了一場大病,幾乎死去,病中他回憶起自己以往在各地參訪禪林時的情景,認識到唯有法演禪師對自己所說的話是出自肺腑。病剛好,他便回到了白云山海會寺。法演對他回來表示歡迎,“即命入待”(《嘉泰普燈錄卷十一》),讓他在自己的身邊當侍者。
克勤開悟機緣尤為奇特,是從一首艷詩悟道的。
法演與舒州當地官員往來較多。一天,有位原籍四川任職于舒州府的官員陳某,在解職前來白云山海會寺向法演辭行。交談中,這位官員向法演問起佛法大意,法演沒有正面回答他,但卻意外地引述了一首艷詩:“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保ā都翁┢諢翡浘硎弧罚
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檀郎。因其儀容秀美,后用作美男子、情郎的代稱。古時男女授受不親,一個女子是不能主動對男性表示出愉悅之情。女人頻呼自己的貼身丫環小玉本來沒什么事,她只是希望她的情人檀郎能夠識出是她的聲音。檀郎聽見她喊小玉的聲音,就如同見到了她本人一樣。
法演用這首艷詩表示自性本來清凈,引導人們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去體認。這位陳姓官員聽后茫然不解,而站在一旁的侍者克勤忽有所省?饲谧叱錾介T,看見寺附近農戶喂養的雞飛上欄桿,振翅而飛,立即頓悟出了法演這首艷詩之意。他即將此境寫了一首偈詩呈給法演,法演接過一看,竟然也是一首艷詩。
金鴨香爐錦繡帷,笙歌叢里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續傳燈錄卷》卷二十五)
克勤此偈的意境當屬以情喻禪。在那鋪著錦繡幃幄的閨房里,金鴨香爐噴出的香氣已漸漸消散。少年在錦繡幃幄里聽完了笙歌,喝醉了酒,讓人給攙扶著走了出來。這樣令人心迷神醉的風流韻事,只有他的意中人知道罷了,別的人又怎么會知道其中的意境呢?這首偈詩比喻悟道的境界,就好似是佳人從深閨中歸來一樣?饲诘拇_體會了悟道的境界,這個道是無法用語句向外人訴說,恰似“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比缋p綿的戀情,只有個中人,方知個中味。
法演非常賞識克勤這首偈詩。他高興地對寺內僧眾們說:“我侍者參得禪也!保ā独m傳燈錄卷》卷二十五)從此,法演讓克勤分座說法?饲谝灿梢幻陶,升為法演的法弟子。
二、七居名剎,將臨濟宗楊岐派傳播到大江南北
宋崇寧(1102-1106)年間,克勤離開太湖縣白云山海會寺,回到家鄉四川,從此開啟了他一生奔走于大江南北,七居名剎弘法的輝煌經歷。
(一)、住持成都六祖禪院和昭覺寺,臨濟宗楊岐派首傳天府之國。
宋崇寧年間,克勤回到四川,受到家鄉“四眾迓拜”(《續傳燈錄卷》卷二十五),成都知府翰林郭知章禮請他住持成都六祖禪院。不久,他又被迎請住持成都昭覺寺。
昭覺寺在漢朝是眉州司馬董常的故宅,宅號“建元”。唐貞觀年間,改建為佛教寺院。唐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曹洞宗休夢禪師住持建元寺期間,他興工構殿,擴建寺廟,并奉旨改寺名為“昭覺”。 五代十國時,戰亂迭起,昭覺寺僅存“房舍五間,田土三百廛”。后殿堂衰頹,寺廟荒蕪。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休夢法師五世法嗣延美禪師住持昭覺寺,用了30多年的時間進行了全面修復,殿堂房舍增至300余間,宋元豐末年(1085年),臨濟宗純白禪師住持昭覺寺期間,開堂說法,從者甚多,被稱為“西川第一叢林”?饲谠诖藗鞣ㄟ_八年之久,將臨濟宗楊岐派傳播到古蜀大地。
(二)、克勤住持江陵天寧寺,著宗門第一書《碧巖錄》
張商英(1043-1122)因與宰相蔡京不合,一再遭貶。宋崇寧五年(1105),任鄂州知府,第二年以散官安置歸、峽二州,直到宋大觀三年(1110),以龍圖閣大學士任杭州知府時為止。就在張商英安置在歸、峽二州時,克勤出蜀到荊南(今湖北省江陵)拜訪了他。張商英是一代碩儒,號無盡居士,他是臨濟宗黃龍派下二世兜率從悅的弟子,喜與禪師談禪?饲谙蛩v述了華嚴圓融思想,受到了張商英的稱贊,并以師禮款待。張商英在宋大觀四年(1111)二月,從杭州任上回京拜中書侍郎。同年六月,拜尚書仆射(宰相)。因此,克勤這次與張商英相見,對他以后在禪林中聲望的提高有很大的關系。
克勤在江陵期間,暫住在今公安縣天寧寺。他與張商英會面后不久,接受澧州(今湖南省澧縣)知府邀請住持夾山靈泉禪院。夾山靈泉禪院方丈室,自唐代石頭下三世善會禪師(805-881)開山以來,掛有匾額一塊,題為“碧巖”,到克勤來時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饲谠谧〕謯A山寺期間,經常閱讀、講述云門宗雪竇禪師的《頌古百則》,然后加上注語和贊語、評唱、集編成書,以“碧巖”為名,稱《碧巖錄》。
(三)克勤住持潭州道林寺,宋徽宗賜紫衣和“佛果”法號
此后,克勤應潭州周姓官員的邀請,住持岳麓山下的道林寺(今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寺)。
道林寺始建于六朝,隋唐為律院,約在唐肅宗(756一760)時唐將馬燧在此造藏修精舍,取名“道林精舍”,當時就有“道林三百眾”之說。唐大歷三年(768),杜甫流寓長沙時,曾游該寺,作有《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之名句。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禪師疏言獲準往太原求取佛經,河東節度使司空盧鈞、副使韋宙慷慨施之,共得佛經5048卷,于次年運回潭州(今長沙),道林寺成為了古城長沙名剎。
克勤在道林寺期間,聲名遠播。經樞密使鄧洵武的奏請,宋徽宗賜給他紫衣和“佛果”法號。
鄧洵武(1055-1119),成都人,字子常。先后任經史館編修、刑部侍郎、尚書左丞、中書侍郎等職,宋政和六年(1116),任樞密使,晚年拜少保。有意思的是五祖法演的弟子,克勤的師兄清遠、慧勤二人的法號也都是經這位樞密使奏請的。
(四)、克勤住持江寧蔣山寺,威震東南
大約在宋政和末年(1116年或者1117年),克勤奉詔住持江寧府(今南京)蔣山寺。蔣山,本名鐘山。三國時,孫權為避祖諱改名蔣山,在今南京中山陵一帶,寺因戰火被毀已不存。據史載,南朝梁武帝時,帶有神秘色彩的寶志和尚曾住此山。北宋時王安石為母居喪,曾在此山讀書。晚年他又退居此寺,與臨濟宗黃龍派贊元禪師(?-1080)結為林下之友。因此,蔣山寺是江寧名剎。
克勤在此開設道場七年之久,“學者無地以容”(《續傳燈錄卷》卷二十五)。引來無數東南禪僧,紛紛投在他的門下問學參禪。
(五)、克勤住持天寧萬壽寺,名揚京城開封
克勤的名聲迅速傳到京城開封。宋宣和六年(1124)四月十九日,他奉詔到京城開封住持天寧萬壽寺。他是繼師兄慧勤之后,臨濟宗楊岐派第二位進京弘法的禪師。
克勤住持天寧萬壽寺期間,北宋王朝正處在搖搖欲墜之勢。當時金國在北方興起,翌年九月滅遼,年底兵分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讓位于其子趙桓,即宋欽宗。宋靖康元年(1126)春,金兵攻至開封城下,怯懦的宋朝最高統治集團背離正在奮起抗金的民眾,同意割地賠款求和。金人雖暫時退兵,然而由于北方民眾的激烈反抗而沒有達到割地賠款的要求。于是金兵又再次南下攻破開封,擄宋徽宗、宋欽宗。并搶掠大量財物,于第二年北歸。在此大背景下,克勤在此寺住持約有三年時間。
在天寧萬壽寺,克勤受到了宋徽宗的召見。據《圓悟佛果禪師語錄》記載,克勤經常應請為皇親國戚、朝臣權貴上堂說法,向他們講述修持禪法、明心見性等道理!耙粫r王公貴人、道德材(才)智、文學之士,日造其室,而車轍滿門,雖毗耶城聽法,殆不能過也!保ā秷A悟禪師傳》)據《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五、卷六記載,喬貴妃、王貴妃、大內慶國夫人、鄆國大王、莘王、濟王、李典御、鄭太師、知省太尉等人曾請他上堂說法、或為設齋會。這不但反映了當時北宋權貴佛教信仰的情況,更直接地反映了克勤在京城開封的崇高威望。
克勤禪師曾應在藩邸的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后成為南宋皇帝)之請,三次上堂說法。有一次他以詩偈對趙構說:“善因招善果,種粟不生豆。 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保ā犊饲诙U師語錄》卷二
十)
他告訴趙構,修善可得福報。若修得大的福德,便可從任何一點入悟,直達如來境界。
就在金兵北撤,宋軍與民眾在各地開展抗金的斗爭中,宋靖康二年(1127)五月,宋徽宗第九子、任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宋城(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宋高宗任用主張抗金的李綱為相,積極組織軍民奮勇抵抗金軍,收復失地。然而不久李綱與其它主戰派都先后遭到了罷免,投降派逐漸得勢。同年十一月,宋高宗將朝廷從宋城遷往揚州。此后金兵一度打過長江,直到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北撤,宋高宗將朝廷再南遷至臨安(今杭州),從此開始了南宋長達100多年的偏安歷史。
大概在開封城即將陷落之際,克勤離開了開封,到了高郵(今江蘇省高郵縣),暫住乾明寺。南宋建炎元年(1127),經宰相李綱的奏請,克勤住持金山(今江蘇鎮江)龍游寺。在龍游寺,他在升座拈香為宋高宗祝壽時說:“奪少康復禹跡之功,成宣光漢室之業。萬邦盡圣化,八表偃干戈!保ā秷A悟佛果禪師語錄》)
“少康”,是指夏王。傳說他起兵殺死寒浞,恢復了夏王朝!靶,是指西漢宣帝,致漢中興!肮狻,是指東漢光武帝。西漢末年,東漢光武帝以恢復漢室為號召,率領軍民,消平群雄,建立了東漢政權?饲趯λ胃咦诖藭r組織軍民抗金,收復宋朝疆土寄托了無限期望。
據《克勤禪師語錄》記載,克勤在住持龍游寺期間,經常接待錢二學士、黃運使、鄭學龍(龍圖閣學士)、呂左丞、耿左丞、陳大夫等高官。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十七日,宋高宗在行朝召見了克勤,向他問“西竺道要”(古印度佛法要旨),克勤回答說:“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統萬殊。真俗雖異,一心初無間然!保ā斗鹱鏆v代通載》卷二十)宋高宗大悅,賜以“圓悟”法號。因此,此時的克勤已有了“佛果”和“圓悟”兩個法號,故史稱克勤為佛果克勤禪師或圓悟克勤禪師。當時他師兄清遠的弟子高庵住持今江西省修水縣云居山真如禪寺,由于高庵已年老多病,克勤乘機向宋高宗提出移住云居山真如禪寺的請求。次日敕下,準予克勤前往住持云居山真如禪寺。
(六)、克勤離開云居山真如禪寺,重回家鄉昭覺寺
高庵是清遠的弟子,也應是克勤的弟子輩。他們兩人都是同時代的禪門高僧,門下各聚集了一大批弟子?饲谌胱≡凭由秸嫒缍U寺后,云居山“愛圓悟(克勤)者,惡高庵 ;同高庵者,異圓悟。由是叢林紛紛然,有圓悟、高庵兩黨!保ā抖U林寶訓》),為避開禪林紛爭,克勤住持云居山真如禪寺僅有兩年多時間。南宋建炎四年(1130),克勤回到家鄉四川,成都知府再次禮請他“復領昭覺”(《續傳燈錄》卷二十五)。南宋紹興五年(1135)病逝,年七十三歲。逝前留偈曰:“已徹無功,不必留頌。聊爾應緣,珍重珍重!保ā渡畬氄m傳》)宋高宗賜“真覺禪師”謚號,塔額曰“寂照”。
三、圓悟克勤在中國禪宗史上的地位
綜觀臨濟宗楊岐派發展歷史,如果說楊岐方會主要任務是建立宗旨,白云守端、五祖法演主要任務是培訓人才,豐富和發展臨濟宗楊岐派思想。那么,臨濟宗楊岐派的興盛是從克勤開始?饲谑枪攀嬷葸@塊土地哺育的一代杰出禪門高僧,他在我國禪宗史上的地位,個人認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將臨濟宗楊岐派引向興盛
克勤離開太湖縣白云山海會寺后,一生輾轉南北,結交了許多知名禪師和士大夫,因而具有廣博的禪學知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他曾說過:“老漢生平,久歷法席,遍參知識,好窮究諸宗派。雖不十分洞貫,然十得八九!保ā秷A悟佛果禪師語錄》)
克勤生前傳法地域遍布今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河南等地,受到了上至皇帝、皇親國戚、大臣權貴,下至普通儒者、僧俗兩眾的信奉和支持,聲名卓著,弟子眾多!岸鹊茏游灏偃,嗣法得眼領袖諸方者百余人。方據大叢林,領眾說法。為后學標表,可謂盛矣!保ā秷A悟克勤傳》)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大慧宗杲、虎丘紹隆二人。他們二人的法系分別形成了臨濟宗楊岐派大慧系和虎丘系,使臨濟宗楊岐派在南宋時期成為了禪宗最具影響力的宗派。經過傳承和發展,至元代,臨濟宗楊岐派已成為了臨濟正宗,禪宗正脈。目前,我國臨濟宗主要是從克勤法系傳承下來的。
(二)、文字禪的奠基人
克勤集畢生精力所著的《碧巖錄》,后人多次刊行,在禪門中廣為流傳。元代張緯重刻此書,書名稱為《圓悟碧巖錄》,扉頁上橫書“宗門第一書”。
禪宗從菩提達摩開始,便開出不立文字、唯傳心印的獨特宗風。到六祖慧能,則更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南宗禪正式確立。至唐末五代,五家分燈,各立門風,亦不出慧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但門庭設施則標新立異。是時呵佛罵祖、棒喝交加,將不立文字的宗風發揮到直致。然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禪宗門徒遍天下,祖師大德們的嘉言懿行受到弟子們的推崇仰慕,而《碧巖錄》的問世,終于導致了禪門宗風的大變革,從“不立文字”發展到“不離文字”。因此,克勤是文字禪的奠基人。 《碧巖錄》在南宋時期經道元禪師帶到日本,從此在日本禪林十分流行。
(三)、禪茶文化的創立者
克勤還將歷代禪師倡導的禪茶思想,特別是白云守端、五祖法演的茶禪思想融合成“茶禪一味”思想,意謂茶道與禪宗,殊途同歸,而又相輔相成。他在夾山靈泉禪院,曾書“茶禪一味”四字,是我國茶禪文化的創立者。
南宋時期,日本榮西禪師(1141-1215)曾先后于1168年和1187年兩次來到中國參禪,他將克勤所書的“茶禪一味”墨寶帶回日本。并于1191年寫成《吃茶養生記》一書,將“茶禪一味”視為日本茶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饲谒鶗安瓒U一味”真跡,現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成為了該寺鎮寺之寶。榮西禪師也因此成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開山祖師?饲诙U師不但在日本臨濟宗中具有崇高地位;在日本茶道文化中也具有崇高地位,克勤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