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紀宏
資料圖:凈慧長老(左)與本煥長老(右)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湖北黃梅四祖寺住持凈慧長老為一代宗師、佛門泰斗本煥長老說入龕法語(2012年4月2日中午12點):“本”性如如不動尊,”幻”生幻滅等浮云。雙林潛影歸真際,乘愿還來度有情。
本煥長老是當代中國佛教著名高僧、佛門泰斗,南禪臨濟宗臨濟法派第44代傳人,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廣東省政協委員`丹霞山別傳寺住持、廣州光孝寺住持、深圳弘法寺方丈、黃梅四祖寺方丈等,三個朝代世紀老人。他畢生堅信追求”不求自我得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的菩薩愿力和大乘佛教慈悲精神和利生情懷,牢記為眾生服務的佛門凈宗的使命、責任、擔當,堅守往生凈土極樂世界的凈土信仰及不忘初心,住持正法,慈悲濟世,弘法利生愿心(發大菩提心成就佛果利益眾生的愿),煥發本心,體證佛教的妙諦,體悟大乘的龍象,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決心 ,完成了一個出家人的菩提境界倡導禪宗佛號“無量自在光明如來”,佛名“無量微妙莊嚴世界”。終生致力于續佛慧命,為法忘軀,于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中廣植菩提,長燃慧燈,正念正信、悲濟世慈、以戒為師,以法為依。要利益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救度眾生,結眾生緣。為法忘軀,續佛慧命,修正功深,行化南北精神、普渡迷航,堪為萬世師表,允為人間真佛的凈土宏業大道,禪悅人生、慈恩天下一生弘法布教,建寺安僧,復興祖庭,興建道場,籌集資金數億元,興修寺廟十幾座。在他一生的弘法事業中,振興禪宗、中興祖庭、廣宣法教、利濟群生,重修祖庭、寺院近二十座,先后擔任過南華寺、別傳寺、光孝寺、弘法寺、四祖寺、蓮開寺、大雄寺、報恩寺、斗方寺等多座寺院的方丈。透過本煥長老一生的學習佛法、修行、弘法的僧性生涯,研宄本煥長老傳承了禪宗的話頭禪和默照禪等禪學思想以及修行觀和培福觀,并指出禪 宗的宗旨是“即心即佛”,主張成佛要自修自度,修行方法是活潑潑的、不拘一格的。為此,從中觀察與梳理本煥長老一生,主要如四大特征,即概括為”四緣”人生。
一、”佛緣”人生:本煥長老在行走進菩提路生涯里,始終堅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終生追求。從青年到百歲,他的修持始終如一,他的智慧與日俱增。行愿大千而舍報,利樂眾生得安詳。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常開示:“不潛心入禪,依佛心為心,怎能發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煉自己,難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下發菩提心,又怎能發愿渡人?”信佛的人要以佛心為心,無驕慢心,而有謙下心,服務他人的心,如大地運載一切,供給一切而無厭足的心,忍一切苦而無懈怠的心,對一切貧苦眾生施與善根的心。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潛心入禪,依佛心為心,怎能發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煉自己,難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發菩提心,又怎能發愿渡人?
(I)在世″佛緣”。1930年,本煥長老在湖北新洲(原黃岡轄縣,現為武漢轄區)報恩寺出家,然后到武漢武昌寶通寺受戒,隨后到揚州高旻寺拜師于漢傳佛教高僧來果長老,學法七年,深研禪宗。30歲時,本煥長老從河北正定臨濟寺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歷經三個月的風雨,路程300多里,終于來到了五臺山。 本煥長老隨后用三個月的時間,朝拜了五臺山上的五個臺頂。 最后,本煥長老駐錫于五臺山廣濟茅篷(即今碧山寺)。 本煥長老在碧山寺修行期間,用自己的血液書寫了《普賢行愿品》等19部佛經,共計20余部。1939年,本煥長老出任碧山寺第三代方丈。1947年,本煥長老游歷天下禪院,朝拜了北京彌勒院、天津居士林、上海普濟寺。1949年,本煥長老繼承漢傳佛教高僧虛云長老法脈,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 隨后,本煥長老出任南華寺方丈。1980年,本煥長老出任丹霞山別傳寺方丈。1987年,本煥長老出任廣州光孝寺方丈。丹霞山別傳寺住持,廣州光孝寺住持,深圳弘法寺方丈,黃梅四祖寺方丈等。他住世106年,修行持法80余載,弘法20余國,重修近20座道場,皈依弟子200余萬人,法嗣300余人。
跟隨本煥長老出家受戒與接法弟子多達數千人,歸依門下的居士二百多萬人。
(2)謝世(示寂)”佛緣”。:2012年4月2日零時三十六分,本煥長老在深圳市弘法寺圓寂,世壽106歲。(請師末后升座一句如何舉揚?來是赤條條,去亦條條赤;本無來去心,水月懸天際。請!)。根據寺規,以老和尚主持修建的27所寺廟為先,此外,本煥長老法子和弟子修建的寺廟,長老生前友好的同山道友修建的寺廟均可迎請舍利。本煥長老舍利子先后供奉泰國(素可泰府)、柬埔寨、緬甸、尼伯爾、澳大利亞、新加坡、老過、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崗嘎拉瑪寺水上戒臺)、不丹及出生地地湖北新州、黃梅、浠水、隨州。內蒙古敕勒川國恩寺、江西大金山寺、海南大南山寺、海南澄邁金山寺等地,湖北省佛教界、內蒙古佛教界、江西省佛教界、廣東省佛教界、海南省佛教界、河北省佛教界、福建省佛教界、山西、浙江等海內外近二十座千年古剎和皇家寺院恭請本煥長老舍利永久安奉。
二、”善緣″人生:慧遠大師:以清凈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令聞者得法樂,資長善根之功。慈善不是佛教的最終目的,惟有奉行三皈五戒,四攝六度,自凈其意,引人向善,乃至最終圓成佛果,才是佛教的最終目的。慈善是僧人修持和弘法的方便法門,他常對信眾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廣結善緣,隨眾隨緣”為教為眾。人要做善事,消“業障”(由行為、思想、語言而帶來的煩惱,障礙修行),增福德。本煥長老不僅是出世的高僧,而且還是入世的菩薩。中國有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代表著悲、智、愿、行四大“法寶”,他常說自己是證出世的果,行入世的事。他一生都在弘化四方、慈悲濟世、廣結善緣。在接待信眾和客人時,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常百姓,他都一樣隨合相處,平等對待。他常對信眾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廣結善緣,隨眾隨緣”。眼里要有大眾的影子,耳里要有大眾的聲音,心里要有大眾的功績,身上要有大眾的恩惠,讓佛教的理義深入社會,在群眾中生根。如果不能與眾生結緣,一切菩薩都無法成佛。他對弟子們說:從政的妙訣是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惡之,惡之。我們佛教弘揚佛法,也應有此契理契機的方便;因機教化,皆令得益,隨分受用。
正信”善緣″:。學佛、念佛,禮佛,最緊要的是悲、智、愿、行的善緣格。我們今天,主要是要有信,“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但是這個信要有正信,不要邪知邪見,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們有了信以后,還要有愿力,你們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但是有了信有了愿,那就還要行,不行就不能到家。我們自己平時要下真實功夫,待到善根、福德具足,自然就會有佛菩薩化身成明眼人,來點化我們,讓我們一聞即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嚴格尊重自己是續佛慧命的人,不是一般普普通通、隨隨便便的人。所以要注意,一切時,一切處,要嚴格要求自己。哪怕是吃一口飯,拜一拜佛,一根針,一根線,都是很嚴格、很認真的。
正見”善緣”:要依正知正見來行。即出世則有正見,入世則有正行。有正知正見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時會越行離家越遠。古人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本褪沁@個意思。所以,一個人用功,得有一雙“擇法眼”,要有所選擇,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今天這樣行,明天那樣行,邪知邪見很重,像這樣子用功,是沒有什么結果的。所以,我們用功之前,先要樹立起正知正見,依此去行,才能到家。若沒有正知見,那你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說不定行到地獄中去了,還不自知哩!宀粸樽约呵蟀矘,但愿眾生得離苦”大德情懷及大悲行愿精神。我本來是搞禪宗的,搞了五六十年禪宗,用功也是禪宗,教化眾生也是教化禪宗,但是為什么又改掉了呢?哎呀,這個禪宗,他修了以后呢,還要來到婆娑世界。這個婆娑世界現在我很害怕,很害怕的原因是什么呢?婆娑世界五濁惡世,斗爭堅固。哎呀,這個婆娑世界斗爭堅固,所以我本人講很害怕。自在啊。
正覺:佛教講心性,成佛作祖,關鍵是心的認識與心的修行。最主要是要發道心,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心,什么也辦不成。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發大的道心,一定要精進辦道。
心存正念。萬法唯識,境隨心轉,只有在心上下功夫,才能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他人。祖師大德要人有一顆平常心,擁有平常心,就能自由把握人生,擺脫生死羈絆。眾生要開發自己的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能轉染成凈,獲得正覺。如果人人有了一顆平常心,整個世界就不再相互爭斗,天下就會變得真正太平。如果人人都有了一顆菩提心,整個人類的道德境界就提升了一大步,天下人人皆為君子。本煥長老被譽為禪門泰斗.他在長達80余年的精進修行中強調以苦行逆境為修道進德的有力增上緣,又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強調”不打妄想做工夫,安定思想放下我”的修證思想體系.更為主要地是他結合儒學思想,以孝順、節儉為修行佛法的根本.時年三十歲的本煥長老一心要完成朝拜的宿愿,此時的他跟來果和尚修行了七年,可出任住持寺務了,但是,他在武漢完成四千多銀圓化緣任務,交高旻寺采購修建寺院木料之后,從漢口乘火車北上,直達河北正定。旋即由正定起香,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朝拜五臺。一路上風餐露宿,忍饑挨餓,腰酸腳痛,雙膝皮開肉綻,仍虔誠叩拜,足足拜了六個月,磕了二十二萬多個響頭,到達了五臺山。跟著又爬上山。從北臺起,同樣三步一拜一柱香,朝拜五臺;五臺高度均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從東北到西南橫跨達一百二十公里,如此一拜,又拜了半年。持續一年的朝拜,連頭發、胡須也沒有剃,究竟為什么?本煥長老曰:“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潛心入禪,依佛心為心,怎能發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煉自己,難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發菩提心,又怎能發愿度人!边@體驗是何等深刻!本煥長老看作佛源人生的砥礪的佛心,我現在今年103歲,出家81年。我本來出家的時候呢,是為了了生脫死,所以出了家,受了戒,到高旻寺,駐在高旻寺住了7年。離開高旻寺我就去朝文殊師利菩薩。因為文殊師利菩薩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他的七個弟子已經成了佛,他還在這里做菩薩。因為他要度我們,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達到大智慧。我們現在想要達到大智慧,就先要親見文殊師利吧。所以,我對文殊師利三步一拜,拜了三百多里路,拜了兩個多月。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我們對文殊師利菩薩恭敬。再一方面,我們禮拜佛呢,是懺悔我們自己的業障。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呢,若有相虛空都裝不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很多很大,所以我們不但今生要好好鏟除,我們今后來生都要好好認真把這些業障鏟除。我們業障鏟除了以后呢,清凈法身才能實現。從1938年開始,本煥師在五臺山廣濟茅蓬(即碧山寺))住下,決心在這圣地苦修行十年。當時寺院住持廣慧法師圓寂,遂由壽冶法師接任方丈,本煥長老、法渡法師任監院。本煥長老將手指剪開,以血為墨,恭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愿品》、《金剛經》等經典,日寫六百字,六個多月,共寫了十九卷血經。本煥長老發愿刺血寫經,歷時多年,寒暑不綴,血書《楞嚴經》一部十卷,《地藏經》一部三卷,以及《金剛經》、《普賢菩薩行愿品》、《文殊師利法王子經》等共十九卷,二十余萬字,
(這一血經已成為當今這些血經已成為教育信眾和提升信仰的寶貴教材),幸存一本血經《華嚴經·普賢菩薩行愿品》是由一位當年碧山寺當庫管的僧人,拼著性命保存下來;于1987年本煥長老升任光孝寺方丈時送還。本煥長老在這本血寫經自序中說:“為重法故,‘但愿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蔭發進時供之心,刺指血之血,不慚形穢,書寫了《普賢行愿品》等大乘經典,以報答佛恩、眾生恩及無始至今過去一切父母撫養之恩,消除無始以來五逆十惡的罪孽”。在五臺山小西天寺閉關三年,閱讀藏經四千多卷,大開慧眼,靈明頓悟,船若花開,菩提果熟!1958年2月本煥長老受到不公正待遇,蒙冤入獄,前后二十二年。本煥長老看作自己出家為僧天涯的一種磨練道心。是佛心,勤勞苦役,磨煉道心,日間勞作,隨心攝念,夜深人靜,趺坐安禪。本煥長老:長老說:“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惡業,佛菩薩罰我今生坐牢懺悔!本瓦@樣,長老借煉獄為煉心,雖含冤而悟法。長達二十二年的鐵窗生涯,竟修得菩提正果。
正念”善緣”。佛法講正念就是心性的好壞。心中要有佛,才可接佛緣,修得正念。修行人的內心一旦聞正法、具(足)正念。念佛要有正念,正念正知是修行重要的環節,也是佛法一以貫之的必要成分。我本人呢,出家八十年,也可以說七八十年都在用功辦道修行。在用功辦道修行呢,其他的講不清,那看不到的就沒有辦法跟大家講,可以跟大家講的,是大家看得到的。我用功呢就是一條心用功,沒其他的妄想思想,沒有這些東西。這是我禪門境界得到的一點好處。其他的好處呢,那跟大家講無相的東西,看不到,聽不到,沒用。所以我跟你講,我今年出家八十年,我在七年當中用功沒有妄想,就在一心一意地用功精進。這使我得到一點好處,但是這一點好處呢,也可以講,不是簡單不是容易得到的。沒有真真實實地用功辦道修行還得不到哇?梢赃@么講,大家修行,大家想一想,我們大家用功辦道有沒有妄想?我們每一個人的妄想很多。妄想很多是過去古人講的,我們叫一人與萬人敵,一個正念與其他一萬個妄想念來做斗爭。但是我本人現在呢不要做斗爭了。沒有了,斗爭都了了。就是一心一意地用功修行。這是我可以現實得到的一點好處,跟大家講,讓大家知道。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是打大妄語。但是我得到的我才敢講,我沒有得到的,我不敢亂講。這是我用功辦道,我今年七年用功辦道,沒有妄想,這是我得到的一點小的好處。深圳弘法寺本煥長老,商界和政界那么多人去拜他,難道他不知道,這些人內心的問題和過去所干的不好的事情,火眼金睛,但是,還是用他的內心陽光照耀他們,溫暖他們,滿足他們一些需求,引導他們的心靈的修正;讓正念占領心靈空間;讓內心的心理空間充滿陽光的正念;本老精神內涵,以長老為榜樣,發勇猛心,正念提起,親身體會佛法智慧帶來的無上法喜。以空性的心,萬緣放下念佛。念《普賢行愿品》,這是成佛的根本,我每天堅持看八到十卷,晚上十點才睡覺。
本煥長老常言,(僧叢們)《普賢行愿品》是成佛的根本要多誦,對信士者開示說,多受持讀誦《普賢行愿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好最好最好!《普賢行愿品》,《大悲咒》、“凈土五經”、“禪宗七經”,我要一天到晚的念,心心念,一心一意的念,阿彌陀佛我非見不可,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太好太好啦!大家好好發心,多念阿彌陀佛,將來去見阿彌陀佛,最好最好最好!我本人呢,搞了六十年的禪宗,我現在呢,對這個娑婆世界很害怕。我現在一心一意的念阿彌陀佛,白天念,夜晚念,一天到晚的念。心心的念,念念的念,一定要見阿彌陀佛,非見不可!這是我的愿力。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是太好太好啦!他要我念阿彌陀佛,那我把我念阿彌陀佛的想法,我的念法,講給大家各位聽一下。我的想法,我的愿力,不能代表大家的愿力,你們各人有各人的愿力哈。他要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是六個字,但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四個字都可以,我現在一天到晚都是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心唸,念念唸阿彌陀佛,但是這你們怎么念,就由你們自己。希望你們好好發心,多念阿彌陀佛,將來去見阿彌陀佛,最好最好最好!十方善信清凈觀想、祈誦,虔禮諸佛,懺悔發愿,借由共修,并以提起大眾虔誠懺悔的正念,并引導大家,時時反觀自省,讓身心皆能在懺悔中破除障礙,消除煩惱,獲得清涼與自在。以一念清凈的懺悔之心,用懺法的清涼智慧,洗滌無明的煩惱。要付出多大勇氣、放下一切的妄念或煩惱!現在每一個人都是在現實物質中生活。唯有破除了萬相,才能進入真修!眾緣和合,僧俗兩眾同沾法喜,共享法益。
專想專念阿彌陀佛,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正念。
正信”善緣”。本煥老和尚一生抄錄的佛經和佛偈不計其數。本煥長老在五臺山住了10年,一邊念經文,一邊刺舌血、刺指血寫經文。 他抄寫了《楞嚴經》10卷,《地藏經》3卷,《金剛經》、《普賢行愿品》和《文殊師利法五子經》等共20卷,寫血經文字20余萬字。僧人寫血經的事例歷朝歷代都有,但是用血寫經20余萬字的卻極少見,這是古今的奇跡。是對佛典的恭敬。長老在前言中寫道:“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高積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財物,以‘但愿眾生得離苦’,而‘不為自己求安樂’!边@本血經,他自己每天要誦38次。五臺山大廟碧山寺當家。我當了家后,就在山上棲賢寺的一個關房閉關三年,讀了100多卷《大藏經》。39歲時,在五臺山,刺指、舌之血為墨,書寫《楞嚴經》10卷、《地藏經》3卷以及《金剛經》、《普賢行愿品》和《文殊師法王子經》等20余卷,共10余萬字。遺憾的是很多血經在兵荒馬亂年代中已失散,現僅保存一卷5952字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傳世,成為無價的法寶。他抄錄的經書或予人書寫的條幅,態度非常虔誠,落筆一絲不茍,必須依正體,把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本煥老和尚將自己書寫的血經《普賢行愿品》奉為日課,現雖已百歲高齡,但仍堅持早晚必誦。無論是有病住在醫院,或在外出途中,都不忘記念佛誦經。誦經習慣早已是八風不動、順逆不忘,令人敬仰
正行”善緣”。本煥長老用一生兢兢業業的“行”來證明自己續佛慧命的決心。他的大半生,苦行參研經、律、論教理教義,坐禪閉關、跪拜五臺、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弘法利生、領眾守戒,遵循百丈清規,續成禪門宗風,倡導人間佛教等等,都是他一路“行”來的印證。如今,雖已百歲有五高齡,仍然堅持朝晚誦讀數遍自己當年刺血而成的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愿品》,令人敬仰。
第一種是法施,即以清凈心為人宣說如來正法,令聞者得法樂,資長善根之功。第二種是財施,此中又分兩類:一是內財施,即以自己頭目腦髓,以至整個色身施于眾生,如釋迦如來在因地中行菩薩道,曾割肉喂鷹、舍身飼虎;二是外財施,以自己所擁有的衣食財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饑寒的痛苦。第三種是無畏施,即眾生若有種種災難怖畏之事,能夠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免去內心的怖畏。廣種福田,;垭p修。所謂福田分兩類:敬田和悲田。所謂敬田即護持佛教,尊重人倫師道,對三寶父母師長的供養等,即三寶恩(宗教性)、父母恩(家庭性)、國土恩(自然性)、眾生恩(社會性)。所謂悲田是對病者、貧窮、孤老以及動物的愛護與布施收養,以及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業等。本煥長老布道、布施、布為(建寺廟道場、興建學校、捐贈款救災。振興禪宗、中興祖庭、廣宣法教、利濟群生作貢獻的新篇章,并將大部分精力投入佛教恢復與寺院重建事業之中,創辦本煥學院。先后恢復或新建別傳寺、光孝寺、報恩寺、弘法寺、四祖寺、大雄寺、蓮開寺、百丈寺、慈恩寺等十四座寺院。這些寺院不僅是佛教信眾創造修學佛法活動道場,而且是佛教弘法利生事業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出訪澳大利亞、 泰國、德國等數十個國家,推動佛教文化交流,法脈播于四海之遠,皈依弟子200余萬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他為社會建學校、建醫院、扶貧濟困、修橋補路捐資無數次,共達數千萬元。長老曾多次回家鄉省親,并為興建家鄉新洲李集街的小學、衛生院、福利院捐款捐物。本煥長老致力于抉擇正信,弘揚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事業。1993年7月至1999年7月2次到香港訪問寶蓮寺和志蓮凈苑,同覺光法師、永惺法師、劍釗法師、智慧法師等交流兩地佛教文化發展情況,加強了交流。還在志蓮凈苑講“禪宗用功之道”的開示。釋本煥1993年7月,出訪澳大利亞時曾教授墨爾本居士林全體信眾禪修的具體方法。1995年4月,出訪泰國,受泰國國王接待。1995年5月,接受臺灣悟凈寺輝禪法師和大覺寺真道、道明法師邀講出訪臺灣,參觀了中臺寺、靈泉寺各大叢林。在臺訪問期間還在大覺寺傳臨濟法派于惟覺大師。后又在靈泉寺傳授禪規,現縮減《彈堂開示》,成為叢林學禪規范。1996年6月,出訪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意大利、丹麥、梵蒂岡等國家,每到之處,都得到信眾的熱烈歡迎。1998年8月出訪日本。1993年7月,出訪澳大利亞時曾教授墨爾本居士林全體信眾禪修的具體方法。1995年4月,出訪泰國,受泰國國王接待。1995年5月,接受臺灣悟凈寺輝禪法師和大覺寺真道、道明法師邀講出訪臺灣,參觀了中臺寺、靈泉寺各大叢林。在臺訪問期間還在大覺寺傳臨濟法派于惟覺大師。后又在靈泉寺傳授禪規,現縮減《彈堂開示》,成為叢林學禪規范。1996年6月,出訪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意大利、丹麥、梵蒂岡等國家,每到之處,都得到信眾的熱烈歡迎。1998年8月出訪日本。赴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意大利、丹麥、梵蒂岡、日本、泰國等海外國家和祖國港、臺地區弘法交流,為佛教的推動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法緣(正法)人生:本煥長老:佛學不分高低,對任何人都是一樣平等的,沒有厚此薄彼之分。只要能發心出家,只要能用心辦道,任何人都有開悟、解脫的可能。所以不要認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錯誤的。沒有哪個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以戒為師,以法為依,結萬眾法緣, 我們弘揚佛法是要利益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救度眾生的。本煥長老擔任得戒和尚,攝受戒子五千多人,廣布法緣于海內外。
1、法心:a法緣。長老在五臺山碧山寺安住時,閱藏誦經,談禪論道,放千臺焰口,結萬眾法緣;b經緣。期間本煥長老發愿刺血寫經,歷時多年,寒暑不綴,血書《楞嚴經》一部十卷、《地藏經》一部三卷以及《金剛經》《普賢菩薩行愿品》《文殊師利法王子經》等共十九卷、二十余萬字。1942年10月,本煥長老辭去碧山寺監院一職,在五臺山小西天寺閉關三年,閱讀藏經四千多卷,大開慧眼,靈明頓悟,船若花開,菩提果熟。本煥長老在碧山寺修行期間,用自己的血液書寫了《普賢行愿品》等19部佛經,共計20余萬字。
2、法身:我對文殊師利三步一拜,拜了三百多里路,拜了兩個多月。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我們對文殊師利菩薩恭敬。再一方面,我們禮拜佛呢,是懺悔我們自己的業障。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呢,若有相虛空都裝不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很多很大,所以我們不但今生要好好鏟除,我們今后來生都要好好認真把這些業障鏟除。我們業障鏟除了以后呢,清凈法身才能實現!镀召t行愿品》的修持,念佛、惜福、布施修福、培福、涵福。
3、法文:撰寫了《行愿大千》!抖U七開示》。
印順法師告訴我說,“老和尚說的都是法,我們說的都是話”!侗緹ㄩL老文集》
《禪思語錄》、《本煥長老齋堂開示》、《本煥長老經堂開示》:《本煥長老語錄摘選》、《禪七開示》、″105歲“佛門泰斗”談養生與修心″
4、法語:佛號“無量自在光明如來”,佛名“無量微妙莊嚴世界”。明心可以通過經典論書獲得,見性是時時修煉而成的,也就是修出法身。
四、″慧緣“人生,本煥長老:佛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我們學佛是要增福開慧,所以我祝愿大家培福報,長智慧,早日成佛。 我們的智慧是修來的,希望大家為了利益眾生,教化眾生,好好發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修,不修就沒得。修德積慧,是利己利人的事情。佛教讓人智信。
我們的智慧是修來的,福德是培來的,所以說要修慧培福!當我們福不足、慧不滿的時候,要想成佛,我們就要必須經過無量阿僧只劫去成就眾生、利益眾生、教化眾生,培自己福,修自己慧。所以我們今天都是身在因地中,走在因地中,要好好用功,好好修行,利樂有情,培福修慧。
慧性”慧緣。文殊師利菩薩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他的七個弟子已經成了佛,他還在這里做菩薩。因為他要度我們,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達到大智慧。我們現在想要達到大智慧,就先要親見文殊師利吧。所以,我對文殊師利三步一拜,拜了三百多里路,拜了兩個多月。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我們對文殊師利菩薩恭敬。再一方面,我們禮拜佛呢,是懺悔我們自己的業障。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呢,若有相虛空都裝不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很多很大,所以我們不但今生要好好鏟除,我們今后來生都要好好認真把這些業障鏟除。我們業障鏟除了以后呢,清凈法身才能實現。1930年,本煥長老在新洲報恩寺出家,慧性穎發,到武昌寶通寺受戒,隨后到揚州高旻寺拜師于漢傳佛教高僧來果長老,學法七年,深研禪宗。30歲時,本煥長老從河北正定臨濟寺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歷經三個月的風雨,路程300多里,終于來到了五臺山。 本煥長老隨后用三個月的時間,朝拜了五臺山上的五個臺頂。 最后,本煥長老駐錫于五臺山廣濟茅篷(即今碧山寺)。 本煥長老在碧山寺修行期間,用自己的血液書寫了《普賢行愿品》等19部佛經,共計20余萬字。1939年,本煥長老出任碧山寺第三代方丈。1947年,本煥長老游歷天下禪院,朝拜了北京彌勒院、天津居士林、上海普濟寺。1949年,本煥長老繼承漢傳佛教高僧虛云長老法脈,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 隨后,本煥長老出任南華寺方丈。
慧根”慧緣”;鄹嵌嗍郎菩谐删偷氖鈩。另外,直心不諂曲、柔軟細密、善于定意思惟等品質,都有助慧的作用;鄹s等于情商,有慧根,我有佛緣。五臺山普賢菩薩。1930年,志山徑直到鎮上的報恩寺出家,傳圣和尚高興的說:“我早看也看出你與佛有緣,今天你果然出家了,說明你有佛緣,成熟了!彼焓諡橥降,法號本幻,后來覺得此徒悟性高,慧根煥發,必能濟惠眾生,又改名為本煥。由于他刻苦修學,自覺辛勤勞動,每天早起打掃廟子,挑水劈柴,后敬香,習禪,不懷雜念,做到身在佛門,心在佛門,立志成為追求智慧解脫的修行者。如此一來,不僅得到師父的喜愛,還得到經常到廟上拜佛供養寺廟的萬遐進女居士的喜愛。萬居士樂善好施,是當時湖北省主席萬耀的姐姐,當地僧俗稱她為萬大姑太。姑太認為本幻在這小廟里,由于當地深通經文的僧人不多,難于幫他深造。于是資助并介紹他到武昌寶通寺受戒。本煥長老到了武昌寶通寺。以圓凈的身心,從持松和尚受具足戒。這位博學多才的傳戒師對他說:“要領悟到佛的真諦,必須經過一番苦行修煉的功夫,親自體驗,漸入佛心,沒有捷徑,只有苦修行,才能達到那種境界!辈⒅赋觯骸澳阋嘧咝┟麆x古寺,多參拜高僧大德,特別要注意持戒修行!北緹ㄩL老牢記持松和尚的話,決心在佛門做位大乘修行者,哪怕是歷盡種種艱難困苦,也要尋師訪道,親自體驗、苦行修煉。正巧萬大姑太來武漢探看弟弟,也到寶通寺來看本煥長老,聽了本煥長老受戒后的參悟體會和志向,又慷慨解囊資助本煥去參學。是年四月中旬,本煥長老從武昌乘船到鎮江,到達揚州高旻寺,參拜了來果和尚。來果和尚是湖北黃岡人,欣然收下了這位同鄉為侍者。來果和尚要他手抄宋仁宗寫的《贊僧賦》。讓他“好生體會什么叫僧人,怎樣修行”?又跟他講述臨濟宗義玄祖師的故事,鼓勵他要以祖師爺為榜樣,通過嚴格鍛煉、堅持修行,日后終將成為一棵給人蔭涼的大樹。后來本煥長老自己回憶在高旻寺修行時的情形:“晝則勤修善法,無令失時;第一夜的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30歲時,本煥長老從河北正定臨濟寺起香,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歷經三個月的風雨,路程300多里,終于來到了五臺山。 本煥長老隨后用三個月的時間,朝拜了五臺山上的五個臺頂。 最后,本煥長老駐錫于五臺山廣濟茅篷(即今碧山寺)。 本煥長老在碧山寺修行期間,用自己的血液書寫了《普賢行愿品》等19部佛經,共計20余萬字。
慧命”慧緣”。惟有“慧命”能引導我們超越人世種種無明苦惱,到達光明安詳的彼岸?上б话闳送ǔJ强粗亍吧倍p視“慧命”,沉迷于物欲的享受或名利地位的追求,使得原本具足的佛性智慧被重重掩蓋,生生世世沉淪苦海之中。發揚慧命的方法,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眾生雖有出生家庭背景的不同,但是根基都是一樣的,所以人人都是平等的!耙磺斜娚,悉有佛性”,眾生在奉持佛陀的道路上,按照佛祖和歷代祖師開示,盡行持奉,就能夠成佛,取得解脫。佛教是最關心人的宗教,佛教要人重視人生難得,佛弟子視眾生如己,要人去善待一切有情,認真對待每個生命,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廣度眾生。佛教是講善的宗教,釋本煥本煥老和尚主張“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度人無量。有利眾生,有利國家,有利佛教就是善,眾生要開發自己的善心,轉化自己的惡念,慈悲為懷,廣事利他,從事善行,讓生命更加純潔,人類社會就能變得更加美好。因此,積極學習善法、實踐善行!吧啤本褪亲屓税捕、讓人幸福,在利益人群的同時也凈化了自己的心。希望大家時時心不離善、努力行善,這就是最直接、穩當的菩薩大道。從1953年至1957年堅持每年弘傳戒法,接引后學,續佛慧命
慧悟”慧緣″。本煥老長老深感世事無常,漸萌脫俗之念。常到倉埠報恩寺,聽傳圣老法師講經說法,隨立志潛心向佛,追求人生真諦。本煥長老到了武昌寶通寺。以圓凈的身心,從持松和尚受具足戒。這位博學多才的傳戒師對他說:“要領悟到佛的真諦,必須經過一番苦行修煉的功夫,親自體驗,漸入佛心,沒有捷徑,只有苦修行,才能達到那種境界!辈⒅赋觯骸澳阋嘧咝┟麆x古寺,多參拜高僧大德,特別要注意持戒修行!北緹ㄩL老牢記持松和尚的話,決心在佛門做位大乘修行者,哪怕是歷盡種種艱難困苦,也要尋師訪道,親自體驗、苦行修煉。正巧萬大姑太來武漢探看弟弟,也到寶通寺來看本煥長老,聽了本煥長老受戒后的參悟體會和志向,又慷慨解囊資助本煥去參學。是年四月中旬,本煥長老從武昌乘船到鎮江,到達揚州高旻寺,參拜了來果和尚。來果和尚是湖北黃岡人,欣然收下了這位同鄉為侍者。來果和尚要他手抄宋仁宗寫的《贊僧賦》。讓他“好生體會什么叫僧人,怎樣修行”?又跟他講述臨濟宗義玄祖師的故事,鼓勵他要以祖師爺為榜樣,通過嚴格鍛煉、堅持修行,日后終將成為一棵給人蔭涼的大樹。后來本煥長老自己回憶在高旻寺修行時的情形:“晝則勤修善法,無令失時;第一夜的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庇捎谄D苦修行,位列來果和尚的十大弟子之一,深得禪師器重。1935年任禪堂維那,1936年任堂主,重要佛事活動讓他參與或主持。曾經參加八個禪七之后,又打五個生死七,足足九十一天堅持硬坐、靜坐定靜不倒單,以頑強的意志,通過了禪功嚴峻的考驗。本煥長老說:“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惡業,佛菩薩罰我今生坐牢懺悔!本瓦@樣,長老借煉獄為煉心,雖含冤而悟法。一定要去學。而學佛、念佛,最緊要的是信、愿、行。我們今天,主要是要有信,“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但是這個信要有正信,不要邪知邪見,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們有了信以后,還要有愿力,你們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但是有了信有了愿,那就還要行,不行就不能到家。我們自己平時要下真實功夫,待到善根、福德具足,自然就會有佛菩薩化身成明眼人,來點化我們,讓我們一聞即悟。本煥長老一次向大眾開示時說到,將來自己于久遠后示現成佛,號“無量自在光明如來”,佛國凈土不可思議,高廣莊嚴微妙香潔,超勝極樂世界,名“無量微妙莊嚴世界”,并對大眾說,我的徒子徒孫者,我成佛時也還會是我的徒子徒孫(海會眷屬)。并再再鼓勵大眾要“發大心”、“培大!!蹲髡呦禋v史文化學者)(初稿)
參考文獻(資料)
1、釋本煥。百度百科
2、釋煥長老:這是世界佛教歷史的轉折 ——賀世界佛教論壇大會召開
3、【本煥長老法語】寺院打禪七的重要性
4、印順法師主編的《本煥長老開示集》印順法師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2-10-31
5、微視:《百年菩提》《本煥老和尚的故事》《世紀本煥長老》
6、本煥長老的禪思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