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泉教授
何謂佛教的使命?如何做“如來使”?怎么正確認識當今世界語境中的“宗教問題”?“法華精神”對人類宗教的未來有何影響?2018年7月19日上午,復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王雷泉教授,自滬遠道而至,于座無虛席的文殊院文殊閣內,為大家帶來一場題為《當代佛教的使命——法華精神與人類宗教的未來》的精彩講座。
對宗教研究多年且頗有建樹的王教授,從“當今世界語境中的‘宗教問題’”、“‘五眼’視角談‘佛之知見’”、“法華精神與‘如來使’的實踐”、“路在腳下,途中即是家舍”四個方面,旁征博引,簡繁結合,透徹分析論證佛教在當今時代大格局下應荷擔如來家業,佛教徒當為“如來使者”,以出世精神行入世之事,以《法華經》之法華精神這樣的佛法智慧,對社會、文化、生命、宗教發展等方面,予以更多正面的影響和推動。
當今世界語境中的“宗教問題”
敦煌佛像
“宗教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當宗教自身成為問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社會、文化出了問題!倍鉀Q宗教問題還是要回到人自身。從根本上應肯定宗教對中國文化和價值體系重建中的地位與作用,從佛教思想和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中,為當今宗教內、宗教間、宗教與世俗體系等的對話提供思想資源,推進各大宗教間的和諧相處。
王教授提出,從大的格局看,要有時代危機感和使命感。中國如果從經濟、政治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看,需要財富、正義和天良。從莊子、列子的思想學說,到《法華經》開啟“道通為一”的道路,從東西方的思維模式,亞里士多德的“存在”、康德的“應當”到龍樹的“空”,從外求到內證,到站在東方禪宗立場上的“兩圓相合”進路對心和理的契合提供更開闊的視野。佛教的覺悟是內心的覺悟,宗教是人類智慧的產物,也在向漸達圓滿發展!斗ㄈA經》這“絕妙說法”的寶典可破“我執”,其“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的慧解,追溯了宗教本質,表明正覺的佛教應以適合時代發展的契機方便取代不合時宜的方便之法。
從“五眼”視角談“佛之知見”
三目金剛
有什么樣的眼界和心量,就看到和擁有什么樣的世界。提升人生的境界,就佛教徒的使命,即開佛的知見,見與佛齊;心包太虛,量周法界。
王教授以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佛教五眼說,表明如佛這樣的覺悟者,其知見是對終極存在的透徹把握,其展現為開啟和示導、了悟和證入兩重通道。宗教為人而存在,人的超越性和世俗性兩種屬性,又使人間的宗教展現為如仰望星空般的信仰追求和向世俗社會傳播的向上、向下的兩種通道。
引人向善的宗教應有理性提純和寬容的精神!斗ㄈA經》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為佛教在中國傳播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礎和博大的視野胸懷。王教授說,六組慧惠能“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之語,可視為觀察中國佛教史的一條主線,為當今宗教對話,共建和諧世界提供了豐富思想資源。而一切經教可作達解脫之渡船而非障礙,不然“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前念迷為凡夫,后念悟即佛,從而引申為“轉物而不為物轉”。
法華精神與“如來使”的實踐
釋迦摩尼佛像
法華精神體現在“會三歸一”,即哲理上的普遍妥當性。將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匯歸于一的佛乘,包容一切!斗ㄈA經》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而真理要普遍,方法要簡便,才可適應眾生。
“本地垂跡”,即信仰上的永恒實存性!斗ㄈA經》以此理路,闡釋法身、報身、化身的關系。佛陀覺悟的是中道覺悟實相之理,具永存性。眾生是理上平等,事上差異。但眾生同佛具一乘佛性,由佛菩薩等圣者引導,便可由跡達本。
“開權顯實”,即方法上的圓融無礙。此可消除人類自作為是、唯我獨尊的偏執!斗ㄈA經》開顯一乘實相,偈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于道場知己,導師方便說!蓖踅淌谶以天臺宗的三諦圓融真理觀和方法論舉例進行闡述。
“如來使”,即強大的精神動力!叭鐏硎埂敝Q出自《法華經》“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菩薩行六度,修身、口、意、誓愿四種安樂行,是不畏邪惡艱難弘揚佛法使命的菩薩行者。而地涌菩薩可謂《法華經》信仰者的自我畫像。
路在腳下,途中即是家舍
佛與菩薩壁畫
菩薩具智慧、慈悲、愿力、行動力,本義為覺悟眾生。自覺是智慧,使他覺是慈悲!叭鐏硎埂笔且磺杏兄居谟X悟人生、奉獻人生的菩薩行者!斗ㄈA經》開示理論至圓的一乘佛法,行動至簡的方便萬行。家舍即歸宿。積小善而成佛道,在掌握普遍真理基礎上,一切世俗思想及資生事業菩薩行者可從容施為,作為人間弘法之方便,終將回歸實相大海,皆順正法。
王教授總結說,《法華經》在哲學上論證了諸法實相的真理,方法上統一了出世法與世間法,亦展開為人間凡夫通向真理和終極神圣的菩薩行實踐。宗教思想須超越狹隘的教派和宗教立場,以高超視野和廣闊胸懷,化解一切人為的窒礙和樊籬,打開通向終極神圣的道路。
三個多小時的講座,王教授講得暢快淋漓,聽者則津津有味、所思有余,最后的問答環節,大家以掌聲、贊嘆聲為此次講座畫上了圓滿句號。(文字:妙 福)
免責聲明:
1.來源未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新聞
投稿:010-85285027 信箱:(國內) (國際) QQ:2326936829
傳真:010-51662115轉8013 客服信箱: 客服電話:400-706-8559 客服QQ:847698935 在線留言
吉祥寶塔迎請:15117935615 010-51662115轉8026 010-51656995
祈福 佛教在線(www.blogcorse.com)網絡聯系人:子桑 聯系電話:010-85285027
辦公地址: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 郵編:100011 乘車路線及地圖
網站地圖 義工報名 QQ:847698935 QQ群:21264446 招聘 技術支持:010-51662115轉8023
京ICP證020416號-1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359號
Copyright ©1996-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